首页> 文艺> 新闻眼

关于艺术的“杂谈”

时间:2013年07月09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 巍

关于艺术的“杂谈”

——读《仲呈祥演讲录》

  《仲呈祥演讲录》(作家出版社2013年5月版)总计收入了59篇演讲,所谈涉及美术、音乐、动漫、歌曲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聚焦在文艺批评领域,有很多演讲题目就直接指向批评,像《必须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文艺批评标准》《科学发展观与文艺批评断想三题》《时代召唤实事求是的文艺批评》等。其他举凡讨论电视艺术理论与美学建设、影视艺术创作现状、当前艺术学学科发展,以及倡导“读点哲学”、敬畏经典、艺术“养”心,也始终都在关心文艺批评的进展。这些跨越了艺术门类壁垒的“杂谈”,令人在闲庭信步之间,也可以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悦耳之音。比起作者那些严谨的论文,它们越发显现出生动、鲜活的语言风格。但是,作者依然是从哲学的高度审视着各个艺术门类,并且对文艺批评自身的软肋现象和不良倾向提出警示,其中,统摄全书的关键词有三,即文化、坚守、人才。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以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都是近来的热门话题。作者把文化自觉看作是人民自信、民族自强的根本保障,认为必须警惕或隐或显的“专制”文化和“娱乐至死”文化破坏民族精神。如果忘记了用理想之光去引领大众,文化的根受到破坏,就会影响一个国家、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他还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之“意”是意义之意,不是“创”钱之意。就其长远价值而言,“文化含金量”的重要性远远超出经济效益的含金量。文化如水,其宗旨在于“化”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饮水思源,都要遵循文化建设的常态规律,文化的发展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水到渠成。其中,《氛围说·宝塔喻·引领论》一文简明扼要,可以称得上浓缩了作者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核心思想。

  作者从文化自觉着眼,进而关注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背景下的艺术自觉问题,《2011:升为学科门类后的艺术学》一文被放在了全书的开篇位置。他在多次演讲中从各种角度在论证,一个民族只有善于彰显艺术自觉功能,即能够坚守本民族的文化立场、人文精神,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这种文化“坚守”在艺术领域具体表现为:艺术和艺术教育要自觉坚守全民族神圣的精神家园,艺术学科建设要自觉坚守体系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客观规律,文艺批评要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准,艺术工作者要坚守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他极为反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大跃进”式发展,指出民族的文化艺术大厦的栋梁支柱应该是一部部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筛选的经典作品,如果为了所谓的繁荣,纵容艺术创作与批评鉴赏采取颠覆、戏说、解构的立场,将会导致大厦的坍塌。

  因此,作者特别看重对于人才的合理安排,强调一切要以“人才”为本。他在演讲中常常以崇敬的心情谈起那些学人典范,比如,《“真名士”与“大作家”》《艺术家与评论家关系的典范》《又想起了钱学森与费孝通大师》等。其中,强调文艺批评家尤其要拥有独立品格和尊严。他认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高境界的人才;培养并熏陶出高素质、高境界的人才,需要科学的文艺批评。文艺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社会构建一座坚实美观的民族文艺宝塔,准确地给予不同思想品位、不同美学格调的文艺产品以宝塔中适当的位置,为现实社会营造一种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心灵滋润、灵魂净化、精神提升的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文艺批评的科学性,就体现为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审美批判。只有把握好艺术的前进方向,同时实现经济繁荣和文化复兴,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编辑:单轩)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