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美术作品展”有感

时间:2013年07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 昆 张英才

观“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美术作品展”有感 当下中国画的开拓与浮躁

  日前,中国美协与泰山市政府共同策划的“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美术作品展”开幕。评委们认为,此次展览的投稿作品水平较高,作品质量较为齐整,且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作品。但另一方面,评委会的专家对当下中国画创作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感到担忧。譬如,中国画整体文化品质下降,中国画的“制作性”逐渐压倒其“书写性”,美术家的书法篆刻等综合能力下降,以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现今“弱化”、“矮化”甚至“异化”。

  近年来,为推动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繁荣发展,中国美协每年在全国各地举办多个中国画作品展。一些展览已发展成为中国美协的常规性美术展览之一,有的则提升为中国美协的品牌性展览。这些展览的举办,逐步推进和明确了中国画展览的学术规划和展览的学术导引。

  以“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美术作品展”的展出作品为例,总体来看,中国画的创作题材扩大,形式风格更加多样化,但推崇描写实物的写生技巧和创作方法上的写实主义仍是展览作品的主流。作品所涉题材以都市田园风景为主,也有对民族风情、当下环境生态、日常人伦题材的关注。多幅参展作品精心描绘了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民风、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色。美术家们尽其所能开拓山水田园的题材范围,无论是江南水乡、黄土高坡、白山黑水、冰雪世界还是草原荒漠,都被纳入作品中加以表现。另外,都市生活的题材也不断被开拓,一些新兴的都市景象和各色人物,如农民工、旅游热、城市化进程及城市生态等都被纳入画面中。

  从展览作品的样式风格来看,有一点值得注意,不少作品已经突破了“工笔”和“写意”的概念范畴。我们知道,在笔墨为主的中国画语言里有两种:一种是笔墨服从客观实景,可以称为“实景笔墨”,它较为注重客体的再现;另一种是以书法式的笔墨运动形成的景观,可以称为“图式笔墨”,它注重的是主观的表现,所表现的内容既有对应的物象也有抽象的图式。当然,在中国画中也有介于这两种笔墨形式之间的表现。

  展览上,以“实景笔墨”为创作语言的作品较多。“实景笔墨”的笔墨服从对象的外貌特点,摆脱了传统水墨画的程序套路,强化了水墨画的具象写实能力,在人物、山水上均有表现,但尤以人物画突出。这些作者较为重视景观对象的风貌特点,能更深入地描绘客观对象的纹肌理、形态、骨肉、结构等,凸显以素描为基础的造型能力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有些作品中,由于过分追逐写实效果,笔墨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性格,被编织进图像当中。另外,以“图式笔墨”为主的绘画语言,也在一些展览作品中有所反映。这些作品以形成具有个性与自足的画面为旨归,但在整个展览中所占数量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图式笔墨”作品少而又少。展出作品中的书法式笔墨运动的表现,多是在追摹当今中国画界一些成名画家的较为成熟的“图式”风格。还有一些作品,介于“实景笔墨”和“图式笔墨”之间,灵活调动这两者的艺术元素。这些作品吸收模仿其他画种作品的视觉特点,如版画、漆画、油画的图像效果,拓展了材料的表现力和形式张力,客观上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段。


(编辑:黄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