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花季雨季

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 苑 徐睿浛

《花季·雨季》 郁秀著 海天出版社 1996年10月出版

  不久前,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引发了一场集体青春的回忆。提起青春记忆,就不能不提小说《花季·雨季》。从1996年出版至今,这本书累计销售超过200万册,并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连环画等,风靡一时。

  故事发生在深圳一所重点中学里,以谢欣然为代表的同学们,在班主任江老师的带领下,一次次经受住生活的洗礼,走出了一个个感情旋涡,最终走向成熟。

  当年,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旷昕读完初稿时很惊讶,因为这跟他以往读过的青春文学不太一样,不仅因为作者郁秀创作这本书时只有16岁,还因为书的内容清新、真实,视角独特。“肯定会有人喜欢这本书。”旷昕当时心想,但却没料到这本书会有这么大的反响。《花季·雨季》不仅成为之后几年的畅销书,还被无数报刊杂志连载,从中央到地方电台连播,又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出版了连环画和动画片。小说还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直到今天,回想起当时的盛况,旷昕依然激动。由于图书热卖时,作者郁秀已经去美国念书,青年读者们就给旷昕写信。他粗略统计,约有两三千封,后来他将来信选编成集子《我说你,〈花季·雨季〉》出版。

  信中,青少年们诉说着自己买书、读书的故事。《花季·雨季》当年定价16元,很多农村和小城市的孩子省下早餐的钱买书,还有很多孩子好不容易攒够钱,到了书店却发现书卖完了,非常伤心。“那时我手里还有一些样书,就免费寄给买不到书的孩子。我手里的书寄完了,来信却依然不断,我就到大书店买了再寄。”旷昕笑着说,出版社当年还印制了一批带有《花季·雨季》书封的手提袋,提着它去饭店吃饭,服务员看到,就会主动上来说,以前上学时看过这本书。

  对于当年的火爆反响,旷昕分析,上个世纪末正是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蜂拥而至,孩子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在转型,这本书真实地反映出了孩子们在那个时代的青春和成长。书中有他们的学习、生活、理想、追求,能够引起强烈共鸣。小说的作者对家长们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代年轻人,如何理解他们进而引导他们的问题,又从青少年的角度,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方式去审视父母一代。

  这个作品的价值还在于,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在被成年作家垄断的校园文学领域,这本书开了一个时代的先河。它带动了后来一批中学生作者的成长,包括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形成了一个‘花季雨季’现象。因为这是青少年写青少年的青春故事,它更真实、更有贴近性,它的成功鼓励更多青少年作家勇敢地走上了创作道路。”旷昕说。

  让出版社始料未及的是,众多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对这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位文学评论家说,这本书读完以后会给人一种愉悦感,甚至成年人都会感受到愉悦。“从编辑的角度,我认为它最大的价值首先是反映了真实的生活,但它又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给读者一种激励、启发,影响并提升读者的观念和行为。”旷昕说,也许这就是本书持久的审美价值所在。


(编辑:高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