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大学教育的新拓展

时间:2013年07月28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冰清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实现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当前,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大学生要想实现成功创业,创新意识必不可少。可以说,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水平。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为我国带来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揭开了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序幕。2012年8月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第一次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做出了规范,创业教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全球,创业教育业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潜在动力,受到各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充分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我国教育理念的创新。高等教育并不天然就是促进知识创新、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要实现教育的改革创新,首先要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理念实质是一种教育思维,是教育主体对“应然教育”的理性认识和要求,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前,高校承担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是实现人类文明的积淀与传承,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将教育简单等同于就业教育,它应当蕴含创新的因素和理念。从这一角度讲,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应了现阶段教育理念转变的潮流,是对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现有的就业理念难以适应未来,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阵地,应当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不仅仅是求职者,也可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进而鼓励大学生创业。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为避免人力资源浪费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传统教育体制与模式存在极大的雷同性,照此培养的学生就像一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缺乏竞争性,也很难适应社会需求。为此,我国正在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难度不断增大,实践中遭遇的很多问题需要在探索中解决。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正是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求突破现有教育体制的束缚,根据对象、专业背景、知识层次、思维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分年级、分专业因材施教。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基础理论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选修课与必修课合理配置,推进跨学科教学,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在学生入学初期,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教授,促进其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中期则应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毕业前夕应更加注重对其创业技能的发展拔高。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实现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注重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逐渐向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模式的转变,进而有助于推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一般认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在准入准出制度、课程与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等方面具有需要改进之处,在此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创新意识不强、环境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教育不仅要多培养人才,重要的是培养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在科学的前沿能够独占鳌头的人才”。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从事商业、事业等活动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教授其对各种活动进行规划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意志力和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过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有利于根据市场的需要量身定制人才,使人才的培养更具有目标性、现实性和应用性,从而有效打破人才与市场之间的壁垒,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人才,从而实现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当然,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远不止此,大学生创业教育事关教育的全局和根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是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注重人性化发展的教育体系建设中呈现出来的新的教育特质,也是对传统教育内容的新拓展,能够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推动高校的发展,促进创业型大学的产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建立完备的教学模式和完整的教育体系,需要立足国情、着眼现实、面向未来,需要政府、社会与学校的紧密配合。(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编辑:苏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