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学青未了

时间:2013年09月0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 涛

  ◎ “在文学创作上,山东有莫言和张炜两座高峰,这既是一个引领,同时还会形成笼盖的力量,青年作家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发得更响亮一些,这是面临的一个难题。”

  ◎ 对于创作,李敬泽在与山东青年作家交流时提了两点建议:第一是学习,第二是下苦工夫写字。前者关乎作家的胸襟、眼光、气度,后者体现了对于写作的虔诚、认真、执著。

  在第2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作家馆“山东主宾省”活动成为一大亮点。8月29日上午,“山东主宾省”重头戏“齐鲁文学再创辉煌”主题论坛在中国作协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学锋等出席论坛并致辞,雷达、胡平、叶梅等来自全国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围绕齐鲁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创作成就,在全国文学视野下研讨分析了山东文学的地域特色、文化蕴涵和审美品格,分析和研究了山东作家文学创作的得失,探寻实现齐鲁文学新突破的思路。当天下午在鲁迅文学院,艾克拜尔·米吉提、刘庆邦、冯秋子等来自《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等杂志社的知名作家、编辑为东紫、宗利华等十位文学鲁军新锐把脉指向,结合他们的创作进行了点评指导。

  从传统走来的齐鲁文学

  山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脉昌盛,人才辈出。山东作家的创作,无论是莫言、张炜这样的名家,还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写作者,无不深受传统影响。这里是孔孟之乡,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山东的文化传统就是儒家传统。但是在山东籍作家、评论家看来,山东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丰富性。

  生于山东、在山东工作多年,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评论家张清华表示,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外,齐文化、墨家文化对山东文学的发展都曾产生过深刻影响。齐文化主治、诡谲的思维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学当中均有体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集大成者。另外如果没有墨家文化,就不可能产生《水浒传》这样的作品。

  作为山东人,《民族文学》主编叶梅一直怀着欣喜和自豪关注着家乡的文学发展。在她看来,山东文化是儒家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紧密结合,它裹挟着黄河文化的泥沙一路走向海洋,具有民族性、包容性,同时又具有西方文化那样的开放意识。这些奠定了齐鲁文学的基色。

  鲁文化与齐文化,一个不语怪力乱神,一个专写怪力乱神,这种矛盾的共存,或许正是造就这块土地上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齐鲁文学的同与异

  在评论家白烨看来,山东文学的高度就是中国文学的高度,而且是可以和世界文学对话的。至于山东文学的共性,白烨说张炜的作品具有代表性:既接地气,又有距离,创作中不是完全地去拥抱当下生活,而是保持了一种观察、反思、审美的距离。

  张清华则指出山东作家身上另一种共有气质:具有大抱负。莫言也好,张炜也好,他们的作品都带有知识分子情怀,有一种对于历史、现实的整体认知和宏观把握,这些特点给他们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内在的骨架,所以他们的作品有情怀、有格局、有谱系,是一个郁郁葱葱的庞大世界,当然也是富有个性与个体情怀的,这正是山东文学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大的成就的内在原因。

  说齐鲁文学的共性,雷达的观点很有代表性。雷达心目中的齐鲁文学,第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人的主题强有力、深刻的表达。雷达强调,文学中的人主要指大地之子,他们具有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文学对人的表现,立足点主要体现于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尊重人权的话语。过去文学对人的理解很狭窄,只讲积极性,不讲人性,只讲单一性,不讲复杂性,只讲理性,不讲非理性等等,但是新时期以来的思想解放使得对人的理解有了重大突破,上世纪80年代张炜笔下的人物就具有代表性。在《秋天的思索》中,张炜不是写庄稼人腰杆挺起来了、农民进行承包责任制了,而是写了一个复杂的人,有着巨人的雄心和婴儿的意志,这样的写作非常可贵。谈到齐鲁文学的第二个特点,雷达指出,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浸润很深,来自深厚传统的道德激情、道德理想加大了作品对人性的挖掘,增加了艺术的魅力。文学和道德的关系非常复杂,但是在文学中注入强烈的道德激情是好的。雷达指出齐鲁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山东作家的民间视角、民间资源,民间性构成了齐鲁文学独有的特色。

  共性之外,雷达也表示,同一地域的作家风格千差万别,作家本身又是个性奔放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现场不少专家的共鸣。《文艺报》总编阎晶明指出,孔子对山东文学影响深远,但这并不是说历史上的山东作家都要照着孔子的思想来写,或者山东作家就比山东以外的作家更有思想。李清照是山东人,现在看她是小资作家,儒家思想不是很重;到了蒲松龄,算是写穿越小说的,也跟孔子没有关系。阎晶明说,文学合起来看有其特点,但是分开来却哪个都不像。

  另外,不同时期的齐鲁文学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评论家孟繁华敏锐地发现,十七年文学期间,山东著名作家都是抒写革命历史题材,他们的创作为今天理解中国现代革命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照。进入新时期以后,山东作家最突出的贡献则是抒写乡土。孟繁华说,农村题材和乡土文学不是一回事,农村题材是要建立起意识形态,书写农村阶级斗争;乡土文学是书写中国的社会状况,对于如何让人们认识乡土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山东作家居功甚伟。

  齐鲁文学的未来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在济南整整生活了18年,人生当中最关键的时期、最具成长性的时期是在山东大学度过的。当年他和张清华同在山东时,经常谈论一个话题——青年文学创作。他说,现在回过头看,愣头青年代发表的一些看法,思考的一些问题,和现在很多年轻人是重合的,尤其在山东这个地方非常明确:在文学创作上,山东有莫言和张炜两座高峰,这既是一个引领,同时还会形成笼盖的力量,青年作家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发得更响亮一些,这是面临的一个难题。难题如何突破呢?施战军认为,青年人可以在自己的天地里有独到的发现,青年作家应该在这个维度上建立自己的事业。张炜20多岁时已经开始发表非常有影响的作品,而现在山东的青年作家确实是成长得太晚了。“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状况和我们这一代人基本的才智和抱负有关系。我们的抱负太小了。不妨放大一点野心,不要只会做一个向前辈学习的乖乖男,乖乖女。”施占军说。

  对于创作,李敬泽给青年作家提了两点建议:第一是学习,第二是下苦工夫写字。前者关乎作家的胸襟、眼光、气度,后者体现了对于写作的虔诚、认真、执著。在与山东青年作家交流时,李敬泽问道,面对现在这么复杂的时代、人心和事态,作家有没有自己独有定见的立场,有没有对事件深入的理解、认识和把握?李敬泽觉得很多时候没有。作家在写男女关系时,眼光、能力没有问题,但题材稍微放大一点,可能就会出现简单和粗陋。李敬泽说,面对时代的纷繁复杂,作家有一种深刻的无力感,此时的作家并不比网络上那些看热闹的人更高明、更深刻一点点。这个时代比过去要复杂得多,作家需要的知识装备、知识能力也要比过去复杂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作家一定要有学习的自觉性。提出下苦工夫写字的第二条建议,李敬泽更是有感而发。他看到现在有些青年作家的稿子,话都说不清楚,字都写不顺溜。由此想到古代文人,哪怕写个便条、文书,提笔文字就是行云流水,神采飞扬,可是现在很多作家连写字这一关都过不了。时代有浮躁的一面,作家心里闹腾,但是写作依然需要沉静与刻苦的自我修养,以严肃、虔诚的态度对待手中这支笔。

  李敬泽表示,山东的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特别是当代文学出现了莫言、张炜这样的具有深远的世界性影响的大作家。山东在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涌现了一大批非常有才华的中青年作家,其中很多人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评价。齐鲁文学曾经有很大的辉煌,也会不断再创辉煌。


(编辑:高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