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关键”是什么?

时间:2013年09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精神文化,也就是文化价值观,是所有文化中的核心,是一切文化的大脑。

在一个个名头十足,但事实上用处不大的文化项目上,真正滑落的是价值观的铸造工程。价值观的研究、表达、叙事,需要相对慢的时间,正是因为慢,它才与“项目”失之交臂。

文化产业“巨蛋” 弘恩黄震

一、产业化思维强迫我们接受的是什么价值?

  不先解决衣、食、住、行,不先渡过温饱难关,就无法谈更高的精神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也是马斯洛在心理学上的权威划界,经济带动文化,或者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应该也是一个站得住脚的理论逻辑。但是,当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了据说已经“威胁”一些西方强国的程度,当我们的GDP增长到了排行世界前列的成绩的今天,打开电视机、翻开堆积如山的报纸杂志、仰脖快速扫描书店门楣之上的电子滚动广告,或者任意浏览某些课题立项表,扑面而来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是琐碎无聊、句句不离下半身的“娱乐至死” ,是长袖善舞、长发遮脸、嗲声嗲气的“高富帅” 、 “白富美” ,是甩着长辫、口口声声“奴才该死”的弄臣,是察言观色、罔顾左右、提铃喊号的下人,是飞飞走走、神出鬼没、以一当十的蒙面大侠,是只能“基本情况” 、 “成功经验”和“对策建议”三段论才能结构的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是“国学热” 、 “传统文化热”中的“寂静主义” ,是把正常的经济生活秘笈化、葵花宝典化的敛财主义,等等。

  以上完全是粗略勾勒,但就目前我们的影像叙事、图书立意、学术动态和电视节目而言,恐怕不在少数。这表明,它们强迫人们接受的核心东西也不过这样两个字:钱与权。其他一切,比如美色、幸福、快乐、爱感、人文等只是通向这两个字的成功路径。它们只是较低一个层次的小市民文化,和不甚高明的感官消费文化符号。

二、我们缺失的是什么文化?

  这里不妨先解释一下文化的内涵。按照经典哲学文化学的一些论述,文化有三个层次。最外层是器物文化,它表征人类文明史的演变;再向内是制度文化,它标志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最内层是精神文化,也就是文化价值观,是所有文化中的核心,是一切文化的大脑。简单说,这一层的“文化”才是最关键的,对于一个人,它决定你是谁;对于一个民族,它决定这个民族的基本精神气质;对于一个国家,它在更高层面象征着这个国家的形象,是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价值符号。

  在这样一个特指的精神文化草图中,我们真正匮乏的究竟是什么呢?

  概括说,我们最匮乏的是文化现代性。现在,至少有两种论述遮蔽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现代性程度的观察。一种是“古今转化” ,被古代社会中的宗法文明模式和元典意义的农耕文化、民间宗教文化孕育的“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 “无为而治” 、 “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以及万物平等的生命意识所迷失,进而“自致角色” ,在语境错位中躲避对当前文化意识形态的判断,陷入自恋自大的妄想之中不能自拔。另一种是“中西转化” ,翻译的“间接性”和访学的“旁观者”身份所得的西方文化价值观,造成文化生成上的时差,接受者非但不能从主体性上得到塑造,反而更容易不接地气。以上两点,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当前政治经济话语、人文知识分子话语与日常生活方式之间疏离感越来越大的原因。

  在这么两个“转化”中来看,我们的学术界对文化现代性方面的研究既不多,也不够深入。要么局限在学科内部,偏重于地方经验,制约了现代性思想的完整发展;要么方法上缺乏创新,多为文本分析、民间宗教文化阐释、政策图解。我们的人文研究、大众文化目前还处在文化现代性意识不自觉的阶段。

三、“文化现代性”建设需要怎样的语境支持?

  现在流行几句话,想必业内人士不会陌生。哪几句话呢?它们是:观众基本是领导,目的基本是获奖,归宿基本是仓库。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政策也不可谓不优惠。然而,到了地方上,所谓以项目为抓手,靠项目拉动全局,其实大多数钱都烧到大项目上了。而这些大大小小的项目,无不是围绕获奖展开。

  所以,在一个个名头十足,但事实上用处不大的文化项目上,真正滑落的是价值观的铸造工程。价值观的研究、表达、叙事,需要相对慢的时间,正是因为慢,它才与“项目”失之交臂。动辄几千万乃至几亿的影视剧制作就早已显出了这个弊端。据统计数据显示,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同意备案公示的国产电视剧共有1040部33877集,而全国所有电视台可播出的电视剧仅7000集左右, 1 / 5还不到,这意味着大部分立项拍摄的电视剧根本无法播出。还比如各地政府以项目形式打造的冲着国家级奖项而去的反映所谓地方人文景观的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地方舞台剧的竞写潮,钱是如数花出去了,但究竟有多少能获奖?获了奖的有多少能深入民心、得到普通观众(读者)的认可?相信业内人士也是心知肚明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如此去做呢?追问其中的原因,除了以上分析的以外,深处的原因实际上仅仅是“显眼” ,是能看得见的“面子工程”罢了。如此意图,这类文化“大餐”的受众是谁,里面是否内含文化现代性的价值理念等问题,不用多分析,是可推知的。

  文化现代性建设所需的必要语境包括:

  1 .必须以精神成长的相应速度,培植、涵养精神文化的研究、表达和叙事。

  2 .必须从提供给文化产业的钱中分出一定比例的份额,用以养育、支持,甚至呵护精神文化的研究者、表达者和叙事者。

  今天我们仍然热衷于阅读鲁迅,所汲取的主要话语资源、精神气质和建设国民性的方法论,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正能量吗?允许致力于国民现代性建设的仁人志士,通过以感受性个体的名义,对人的现代性养成进行深入的表达和叙述,在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文化产业推进到这个节骨眼上,急需启动文化现代性建设。(牛学智)


(编辑:子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