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和纸隔着千山万水

时间:2013年09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焕青

向北魏致敬(水墨) 乔晓光

  乔晓光在教学和剪纸的余暇,画了很多画,这些作品是思绪飞扬的图像记录。我们难于猜测他心灵内部的复杂活动,只能从这些毫不收束的作品中找出理解的线索。这样的作品不是出于功利目的,不为了炫耀才能,也不为了取悦他人。这是一个人自己在纸上的陶醉,是乔晓光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斗争和纠结。

  10月12日至11月6日,“对偶的世界——乔晓光水墨艺术展”即将在798艺术区东街灿艺术中心举办。展览以乔晓光近几年创作的40幅作品,记录了他水墨作品的探索状态和逐渐明晰的水墨艺术走向。看他的作品时,很容易被吸引到情绪的澎湃之中。这些仓促的笔触时常会前言不搭后语,但也有不瞻前顾后的果断。它们大多都由复线构成,外形极不确切,如果你喜欢具体而细致的绘画,就一定会失望。

  如果我们先把关于绘画的条条框框放一边儿,说不定就会承认,这些作品是朝我们不知道甚至未曾体验的地方发展,并构成了悬疑的美。你甚至也会觉得这个人在平凡的事物里觉察到了某种非凡,然后用非常的手段捕获到我们未曾深入探究的感受。

  的确,乔晓光的画与传统的笔墨远隔千山万水,和信笔涂鸦仅一步之遥。对这样的作品,我们以往的经验不见得能完全处理得了。在我们原有的那套欣赏和识别绘画的经验失效的时候,不强去生搬硬套,兴许会找到另外的途径。从习惯上看,乔晓光的作品既不骨法用笔也不应物象形,完全不符合毛笔时代绘画基本的规约。可当我们注意到毛笔时代早就被电脑键盘替代的事实,也应该意识到,毛笔所建立的绘画制度,已被挤压出大众的日常生活。在键盘时代的中国,毛笔和宣纸不应是过时之物,而是能确立现代中国民族艺术风范的媒介之一,它更需要清新的心灵与之匹配,使它能在当代散发优美的气息。人们有理由期待未知的、兼具审美多样性的艺术作品,毛笔和宣纸有充足理由在当代艺术的制高点上令人由衷钦佩地汇合。

  从这个角度看,乔晓光的路径就值得赞赏和关注。在美术领域,改革开放带来了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接纳和正视西方工业化以来的现代主义遗产?现代主义或许不是我们必要的精神需求,它诸多的细节甚至被看做是过时的东西,它所导致的艺术作品也不见得有多高妙,但是,它像季节,哪怕把它比喻成寒冬,也无可置疑地笼罩着我们。如今当我们面对如此多样的思想集合,在多大程度上能看到这是艺术领域中思想自由的复兴呢?我想乔晓光的作品确是在现代主义激发下创造力的蠢蠢欲动:看,我的道路!

  我们对绘画的欣赏,是自己心灵世界的投射。同样,画家即使再怎么化妆,也无非是用某种媒介来呈现他心灵与世界的关系,裸露出他心灵世界的丰富或者苍白。中国画也包括其他绘画所面临的,是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这两种资源不可遏制的融合。当我们拿起画笔,面对的并不仅仅是这个世界的表象,还有中西文化共同构建的千山万水。这种老生常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欣赏和创作两方面都面临重新绘制中国文化版图的问题。例如,在绘画面前,一直到晚清都适用的古典经验是珍贵的,用这些经验当然也能领略年画和写实绘画,但这套经验在今天绝大部分失效了。

  今天的中国,城市人群基本上是生活在各式各样的现代主义结果之中。你的城市和你的房子、车子、手机、电脑,包括决定你行为和思想的种种渊源,使你看上去很现代,但你的心灵未必不是古老的旧世界。今天的美术之美,说到底,就是从我们心灵萌发的新芽与腐朽的对抗。


(编辑:黄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