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片:中国电影市场的“鲶鱼”

时间:2013年09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许 波

进口片:中国电影市场的“鲶鱼”

——回顾引进大片二十年

  对于今天年轻的电影观众来说,能够与世界同步看上一场好莱坞影片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对于20年前的电影观众来讲,这是一种奢求、是不能想象的事情。那时所能够看到的国外电影,基本上都是几年前的旧作,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国外中小成本制作的影片。换句话说,20年前的中国电影观众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到国外大制作的商业片。这一状况得以改变,皆缘于1994年5月中影公司的一次座谈会,会上首次提出由中影公司每年进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以票房分账的发行方式引进,亦即后来社会上所说的“引进大片”。后经当时的广电部批准,正式启动,从而对中国电影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类型多样,异彩纷呈

  1994年11月12日注定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首部以票房分账的发行方式引进的好莱坞影片《亡命天涯》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和郑州六大城市进行为期一周的首轮放映,从而宣告进口引进大片登陆中国大陆。类型多样化是引进大片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当时国内对电影类型无论研究领域还是创作实践都相对处于薄弱之时,引进大片以实例向中国电影界和观众展现出异彩纷呈、样态各异电影类型,对推动中国电影类型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起到积极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引进大片中,有动作剧情片,如:《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等;有战争片,如《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有灾难片,如《龙卷风》《后天》等;有谍战片,如《谍影重重1、2》《碟中谍1、2、3、4》等;有科幻片,如《黑客帝国1、2》《蜘蛛侠》等;有魔幻片《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等;有探险、夺宝片,如《古墓丽影》《木乃伊》等;有《角斗士》《亚瑟王》等历史片;有《诺丁山》《小鬼当家》之类的喜剧片,以及枪战片、剧情片、悬疑片、励志片、惊悚片……甚至还有纪录片(《迁徙的鸟》)。可以说,二十年引进的大片基本囊括了电影艺术的所有类型,而且有些影片还兼具两种甚至多种类型。正是这些引进大片开阔了电影人和观众的视野,拓宽了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的思路,满足了广大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和欣赏水平。这些引进大片无论是情节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技术的运用,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中国电影的创作,尤其是对国产商业大片及国产类型片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帮助和作用。

  培养观众,走进影院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节目的丰富,录像等港台盗版片(剧)的泛滥,加之国产影片质量有待提高,电影市场急剧萎缩,观众锐减。如何将观众“拉”回影院,成为电影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随着引进大片的上映,一度冷清的电影院骤然间变得火爆起来,久违了的排队购买电影票的场景又回来了。引进的第二部影片、由施瓦辛格主演的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狂卷1.05亿元,成为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外国片;而2010年由卡梅隆执导的首部3D影片《阿凡达》,更以13.78亿元的票房成为进口片票房魁首,至今无“片”能敌。引进大片在将观众“拉”回影院的同时,更起到了培养电影观众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大片的火爆上映,使得观众切实感受到要想真正欣赏到高品质的画面和音响、充分享受电影艺术所独具的视听效果,就必须要到设备一流的电影院来观赏。同时,这些引进大片还以其或跌宕起伏或轻松愉快或深刻睿智或情感浓烈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画面、震撼的视听效果,以及极富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从观影理念、观影习惯、观影方式、观影心理等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培养了不可胜数的忠实的电影观众。这种对观众的影响和培养,一方面对电影艺术的创作、理论、欣赏,尤其是票房和产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从而影响观众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造成对电影民族化、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疏离,更有甚者可能成为西方文化入侵的载体。因此,关于引进大片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和培养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要有正确的分析、引导、梳理和必要的警惕。

  市场扩大,伴随产业成长

  引进大片既伴随中国电影产业的发生发展、陪伴中国电影产业一路走来,更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繁荣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鲶鱼”搅动着市场,引起了中国电影人的警觉。

  就创作方面来讲,引进大片一方面为国产电影创作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具体范式和样本;另一方面对国产电影创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一大批有理想有作为的中国电影人矢志要创作出“中国大片”以抗衡引进大片的“入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影创作不断发展、完善、提高,从策划、制片、拍摄到后期制作、后电影产品开发等全方位进步。及至2002年,电影《英雄》的问世标志着“国产大片”的诞生。随后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天下无贼》《集结号》等“国产大片”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银幕之上,与引进大片形成鼎足之势,并于今年全面压倒引进大片,成为国内电影市场的主力军。作为中国电影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国产商业大片”的产生与发展,与引进大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引进大片促进了国产大片的产生与发展。其次,从发行放映环节来看,引进大片为电影院培养了数量可观的观众群。院线建设与发展也随之不断扩大,影院投资规模不断加强。促进了影院的改造和建设;而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设置多个放映厅成为影院必不可少的选择。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市场和票房提高的基础,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年前,当引进大片的提议刚提出来时,曾引起较大争议,反对者认为这是引狼入室;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根据相关规定,电影市场进一步开放,引进大片由原来的10部增加到20部,社会上一度出现“狼来了”的惊呼;2012年,中美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每年的引进大片份额从20部提高至34部,而新增的14个名额全部为美国大片,并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大片的票房分账比例也从13%提高到25%,业界担心中国电影将遭遇灭顶之灾。然而,2013年,《泰囧》《西游降魔篇》《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小时代》等国产片,把《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生化危机5:惩罚》《虎胆龙威5》《魔境仙踪》《巨人捕手杰克》等一批引进大片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引进大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中国电影正是在这20年与狼共舞的日子里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到现在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二大电影市场,在世界电影版图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和地位。


(编辑:竹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