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新闻眼

专家:发扬汉字文化不应仅靠比赛推动

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杨康平

  邋遢、攫取、跋扈、鳏寡孤独、火铳……这些口头常用的汉字,你会正确读写吗?近来,央视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让许多观众认识到了汉字的复杂与精辟,开始重新审视手写汉字的魅力,国庆长假期间,很多人早起,看9点的节目,掀起一场“听写汉字”的热潮。

老少齐变汉字粉

  一个主持人,三个评委,一个个参赛的中学生选手,再加上各式各样或复杂或简单的汉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这个暑假档赚足了中国人的眼球。

  因为参赛选手都是中学生,自然引来不少学生族的关注。唐怡今年15岁,在江北一所中学上初二的她经常观看这个节目。“我很佩服那些参赛者,有些生僻字那么难,他们都能正确写。”她告诉记者,自从看了节目,在学校里常和同学私下较量谁认识的生僻字最多,还会讨论喜欢的参赛者,“我最喜欢的是刘浥尘,他太厉害了。”

  家住渝北的谈小姐是一名上班族,今年30岁,同样也是这个节目的忠实观众。今年9月她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个栏目,“看了一场比赛就被吸引了,觉得这档节目很有意思。”不仅自己观看,谈小姐还推荐给父母,“现在我们一家三口都是节目忠实粉丝”。

  节目不仅吸引了年轻的观众,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同样很热衷。“中华文化的魅力,年轻一代不懂得好好体会和珍惜,可惜了。”杨大爷今年76岁,写得一手好字,自打盯上了这个节目,他每期必看,“有好多复杂的字我也不认识,活到老学到老嘛,就当是给自己补补文化知识。”

朋友圈比一比听写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是一档风靡的电视节目,同样带动了网络上的听写潮流。而这些热衷于汉字拼写的人被网友戏称为“听写族”。

  “suoluo,一种木本蕨类植物,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网友“海燕”是一名婚介活动策划,热爱汉字书写的她,国庆假日期间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了一场小型的汉字书写大赛,“很多好友都是中华汉字的粉丝,受节目的启发,我们在朋友圈里搞了一场小比赛。”她还透露,早已习惯了电脑键盘打字,现在对手写汉字非常生疏,常写错别字,“但现在朋友们聚会,最爱玩的一个小游戏就是比赛听写汉字,”她继续说,“每人自备一支签字笔和笔记本,玩的时候由一个人说出汉字,其他人写出来,比赛就看谁写得最快最好最正确”。

  不仅私下较劲,很多“听写族”还和节目的选手较量。网友“snail”在网站发表了名为“今天都听写了吗?来晒图吧”的帖子,而帖子后数十位网友都跟帖发出了当日的“参赛成果”。网友“哩哩”展示了6张她近期的书写成果:“浑浑噩噩”只写出了“浑浑”两个字,“腈纶”写成了“晴纶”等等,其中出现了上百处错误,她坦言:“好多都不会写啊!”错误虽多,细致的她不仅在每一张纸上标注出了错误率,还用红色记号笔拼写了正确写法。

重新翻出钢笔练字

  谈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习惯了电脑打字,她都记不清楚上一次提笔写字是什么时候了。“观看比赛时,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只好边看边查字典。”疏于写字的她坦言,现在的识字水平已经快赶不上一个中学生,为此她甚至还翻出了多年未用的钢笔来练习写字,“每天早上9点不到就起床等待节目和练习写字,感觉像是又回到学生时代,重新体验了一把当学生的感觉。”

  “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字写得好与坏是评价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60岁的庹大爷是一名退休的小学校长,习得一手好书法,他认为汉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非常看重。虽已退休,他却还在家收了几个小徒弟,教他们练习书法,“现在有了电脑,写字就不再受到重视,纸和笔早已淡出,不再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工具。”他还透露,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告诫他的学生,要认真对待写字,因为它仍旧会受到社会重视的。

观点

网络时代唤醒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故事的。”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社会学家谭刚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互联网时代,汉字等一些代表传统文化的元素日益被现代人所忽略,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上升,人们追求内在文化底蕴的渴望与日俱增,这种节目的火爆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它还直接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总体上讲,节目体现出的心灵文化价值远大于比赛本身价值。”

  他同时还强调,继承和发扬汉字文化,不能仅仅依靠一场比赛来推动,“真正的推动力量主要来源于系统的汉字文化教学和对汉字的日常书写使用,这样才能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将文字本身的内涵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