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嫩的惊喜——评电影《全民目击》

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戴德刚

电影《全民目击》海报

  影片《全民目击》于9月13日开始上映,至今已1个月有余。虽然该片一直有良好的口碑,但估计票房难以迈过2亿大关了。与这一年来屡创票房奇迹的几部国产影片相比,《全民目击》的这个票房成绩让人颇感遗憾。在笔者看来,就故事的新意、类型的拓展而言,该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完全应该收获更高票房;但就其对观众观影心理的理解而言,却多有失误,这个遗憾的票房成绩也在情理之中。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主要走的是“视觉奇观”路线。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到《功夫》,一直到目前正在热映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众多大片施展各自绝技,极力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画面,满足了观众们对大银幕的想象与期待。这条路线源自好莱坞,符合电影这一艺术的媒介特质,不能说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很多影片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在忙着妆饰自己美丽容颜的时候,忘了还应具备与之相配的内核(故事)才能称得上完美之作。当年,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能够迅速走红,折射出的正是观众们积压了很久的对电影故事的不满。在故事讲述上存在问题的当然并非《无极》这一部,很多影片都存在故事粗糙、混乱、简单、不合逻辑的弊病。

  让人欣喜的是,《全民目击》的故事讲述一波三折,多次在故事似乎即将结束之时翻出新意,让观众不由得陷入编导设定的情境之中,随之思考、随之质疑。观众的观赏过程变成了一次饶有趣味的智力游戏,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微的疑点,在可以获得思而后得的成就感的同时,又多次被编导的较为精巧的案情编织所折服。应该说,该片是中国难得一见的一部法庭片,也是一部少见的富含推理情节的悬疑影片。在很多电影故事讲述得粗糙、简单的当前,本片却智慧含量丰富,让人惊喜。

  《全民目击》在让人惊喜之余,也显露出它的稚嫩之处,让人无法完全满足。在笔者看来,这种稚嫩的核心是忽视了观众的观影心理。本片的优点主要在于情节上的复杂和逻辑上的较为严密,如果这属于“理”的一面,那么本片较为缺乏的则是“情”。纵观近年来“以小搏大”的几部“黑马”影片,都是胜在“情”的表达之上。无论是《失恋33天》对少女失恋状态的再现,还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对一个女性身在异国时困顿境遇的描摹,抑或《致青春》对往日恋情的深情回忆,还有《中国合伙人》所散发出的创业激情,都让观众感动、迷恋。简而言之,电影艺术毕竟是情感的艺术,仅仅有外在的视觉奇观,或者仅仅是逻辑推理,都无法真正博得观众的青睐。

  本片在情感表达上的首要遗憾,就是让观众无法迅速找到并且愿意全情投入的认同对象。全片按照最后揭露出的“真凶”不同,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真凶为孙伟部分、真凶为林泰部分和真凶为林萌萌部分。在第一部分,虽然周莉打了一个大胜仗,但观众的主要跟随视角是童涛。在第二部分,观众开始全面跟随童涛的视角,目睹他扳回一局。但观众对童涛的跟随,主要是源于他的正义和职业操守,个人情感成分较淡。第三部分,观众开始跟随周莉的视角,逐渐接近了案件的真相。但此时的周莉是出于对林泰的警惕以及自保而行动,其个人魅力无法得到观众的真正认同。这部分即将结束之时,观众的个人情感才真正找到了落脚之处,并且要被迫来个大逆转:为林泰对女儿的深情而感动。但这种感动来得太晚了,并且还要在矛盾中结束。

  本片的叙事方式也导致观众的情感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本片有着大量的剧情信息,要想在两个小时之内讲述清楚,难度不小。于是,编导使用了很多技巧,以便把信息交代清楚。比如,在剧情大转折时使用“快读倒带”的方式,在交代前史时大量使用记者、主持人等“闲杂人”的解说、评论;第一场庭审时,编导甚至安排两个证人去聊天。这些技巧都揭示出本片像是有人在向观众展示一个故事世界,而非让观众沉浸于一个故事世界。

  在情感素材的选择上,本片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影片的核心情感素材是林泰对女儿的爱。为了这份爱,他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力度足够感人。但影片一开始便抛出了林泰三次被童涛起诉的背景,让观众在道德上已经认为林泰绝非善类,编导在后面也多次强化了这一信息。在社会上“仇富”心理较为普遍的当前,这一设置很具有话题性,堪称聪明。但这一设置没有在后面得到回应、消解,便抵消了很多本片最能动人的父女之爱,甚至让观众矛盾、纠结。


(编辑:单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