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新闻眼

谁在控制艺术品市场价格起伏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拍卖业的灰色行为应加强监管。黄宇 摄

 前不久,资深拍卖师、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季涛在微博上吐槽,说他最近翻读某晚报,每日都充斥各种竞买广告,什么“高仿宫廷家具竞拍会”、“红木家具竞拍会”、“大众收藏品竞拍会”、“珠宝藏品竞买会”、“古玩艺术品无底价竞买会”等等不一列举。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所谓竞拍、竞买就是拍卖,很明显,这些广告都是试图在躲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限制。

  季涛进一步吐槽,当前社会上的违法拍卖行为如此泛滥,却一直得不到监管,而拍卖企业稍有不规范的地方,就会立即遭遇警告、罚款甚或吊销执照等处分。其弦外之音是,艺术品市场管理和执法对拍卖企业不公平。

  而在另一位拍卖界大佬——北京匡时国际拍卖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国强看来,拍卖行已经是艺术品行业里边受到非议最多的市场主体,老百姓一提到拍卖行,就说在做局,制造价格假象。

  面对拍卖大佬们的吐槽,普通收藏者不禁心生疑窦,到底谁应该真正为当前艺术品市场存在的价格乱象负责?而到底又是哪些人在背后控制着艺术品市场的价格起伏?

乱象

1

网络拍卖假货大行其道

  不管对纯粹出于爱好的收藏者,还是对一门心思赚钱的投资者来说,搞清楚书画市场的定价机制以及泡沫产生的秘密都殊为重要。掌握市场的价格规律,不仅直接决定着你是否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件艺术品,而且可以帮助你正确把脉一件艺术品的未来价格走向。哪怕这件艺术品你决定终生拿在手里不卖,仍然不希望它在未来的一天掉价。

  许多刚入行的菜鸟,尽管都听闻艺术品市场水很深,但是,他们并不真正看得懂市场上天天都在发生的那些复杂的交易现象。譬如:为什么像张大千等现代画家的画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动辄过亿,比一些古代画家的墨宝还要贵,而且越走越高?为什么范增从被沈从文批评开始,在文化界招致的非议和恶评如此之多,他的画依然能够受到社会资本的追捧,被称为艺术市场上唯一骂不倒的画家,只经历了短暂的价格下跌,又重新爬上高位,在市场上的风头完全盖过一些逝世的艺术家?为什么杨之光、陈永锵等一批岭南画家社会影响力那么大,其作品亦被老百姓喜闻乐观,但是在胡润艺术榜上却被北京某些同一档次的画家远远抛在后面,而被戏称为“价格洼地”?要解答上述问题,光看教科书是不行的,必须一头扎进市场的深水区,搞清楚这条产业链背后的利益链条。

  事实上,拍卖大佬的吐槽揭露了当前艺术品存在已久的一个事实,不管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经营主体鱼龙混杂,交易无序,信用缺失已成为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正因为信用的普遍缺失,导致了当前艺术品市场的巨大泡沫。

  按照季涛的理解,拍卖活动就是指以竞价形式从事的交易行为,只要是竞价交易,只要收取佣金或买断经营,无论叫“竞买”、“竞卖”、“竞价”还是“拍卖”,都是经营性拍卖行为,就必须受《拍卖法》的规范,必须由拍卖企业举办,必须由拍卖师主持,都必须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现在报纸上公开宣传的一些个人或机构举办的所谓“竞买会”,实际上就是组织者在以竞卖的方式推销自己的货,拍卖后赚的是差价而不是佣金。而根据《拍卖法》的规定,不得拍卖企业自己的东西。

  季涛所说的违法拍卖行为,不仅在现实中非常泛滥,而且在网络上也非常普遍。记者每天浏览微博,都会发现一些艺术品从业者在自己的粉丝中拍卖各种艺术品,其中尤以书画为甚。譬如,拍卖者会先在自己的微博上展示自己拥有的作品图片,然后制定相应的竞价规则,要求竞买者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出价,最后价高者得。而有的博主,则同时在线上和线下举办各种竞买活动。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当前国内还没有建立一个在业内人士看来“比较像样和靠谱的”艺术品电商平台,但艺术品的线上交易早已风靡全国。在一些业内人士眼里,网络如今甚至已成为假货流通的最主要渠道。记者登录过多个国内知名的艺术品网站,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公然销售名家赝品,这些无疑在进一步加剧着艺术品市场机构的信用缺失。

  据季涛解释,“不能拍卖自己的物品”的立法本意是,挣差价者更容易误导和欺骗消费者,而挣拍卖佣金的企业,因为赢利数额较少相对更容易说真话。像这些目的在于赚取差价的违法拍卖行动,由于组织者并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因此,极有可能在交易中间出现假货、中途掉包、拍品破损以及违约等情况,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乱象

2

拍卖行与利益集团合伙做局

  当然,作为拍卖行业人士,季涛只指出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拍卖企业的问题也不用忽视。据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拍卖行与一些利益集团合伙做局不仅存在,而且不少。去年,杨之光通过微博公开打假,曝光出来的多家拍卖赝品的拍卖行,其中不乏国内的拍卖巨头。而最近曾梵志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在香港拍出1.8亿元的天价,后来被揭出卖家就挂有买家20%的股份。在一些资深业内人士看来,对于这么多的拍卖疑局,拍卖行可以一次出错作出解释,但若连续或多次犯错后仍推脱说不知情,就说不过去了。那么多假货能够堂而皇之地进入拍卖大堂,拍卖公司毫无察觉,只能说这些拍卖人员非常不专业。

  面对当前市场交易无序的状况,广东华艺廊总经理张向东曾经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不同的市场主体都在埋怨自己的生存空间遭到了他人的挤压,这种观念是时候应该改变了。在张向东看来,明知道外部的东西大家都不能改变,我们不如先做好自己。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许多不同的市场机构都在想方设法,甚至铤而走险地进行跨界经营。正如季涛等人所说,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监管,就会捣乱市场的正常秩序,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际上,当前许多收藏者所说的艺术品市场水深,就深在这里。市场没有了规则,又会助长其它投机行为,譬如制假售假。为了把一件书画赝品高价卖出去,一些拍卖机构自然会对一些无品鉴定机构开出的虚假证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与检测机构合起伙来坑人。

乱象

3

庄家操纵价格绑架市场

  “搞清楚了这条利益链条,我们就可以基本明白,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是如何形成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艺术品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违法的行为得不到追究,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热钱进来这个市场投机。灰色的利益链条不仅会绑架艺术家,还会绑架许多专业机构,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董国强看来,拍卖公司就像股票交易所,定价权不在拍卖公司手里,他们只是实现艺术品价值向价格的转换。

  不过,在另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刚进入市场的艺术品,当然是由卖家说了算,但促成交易时,则要由买家说了算。至于作品未来的价格走向,却基本上是由炒家一手操控的。当前,国内的书画市场上,一些当代书画家的作品都在拍卖市场上走出了一条让许多近代和古代书画家难以忘其项背的成长曲线。而许多站出来为之背书的评论家还在为这些作品价格将在下一步持续暴涨提出了许多看似专业的理由,譬如市场活跃度高,作品存量和藏家规模比较大等。这些说法不是没有道理,而是有意忽略了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庄家的集体哄抬。当前,不管参与市场的主体多么混乱,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相互冲突多么剧烈,最后真正主导价格曲线的仍然是掌握大资本的庄家。

  在股市,所谓庄家,是指能够直接影响行情的的大买家。在书画市场上,同样活跃着这样的庄家。如果没有庄家的影响,艺术家的作品正常下是随着艺术家本身的成长在市场上自然成长的,就算有时也会因为艺术家获得某一项成就或取得某一学术或社会地位而突然高涨,譬如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书法价格突然拉升,但这种拉升也是可预见且符合一定自然规律的,并不会完全没有来由地突然来几波猛涨。最近笔者听说广州某大画家的作品价格后市增长乏力,就是因为原来围拢在该画家周围的一批庄家有了新的兴趣点。

  靠庄家哄抬起来的价格指数是很危险的,这里边很可能有陷阱,值得所有投资者和藏家去警惕。那么,有没有规避的办法呢?在张向东看来,当然有,那就是切忌贪心,就算再喜欢的东西,价格超过了其同档艺术家的平均水平,也不要跟风。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