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和自己赛跑
图为姜昆。罗雪村绘
“我赶上了广播相声的尾巴,走过电视相声的全过程,开了网络相声的头……”与姜昆的谈话不时被他的手机铃声打断,他的忙碌让人联想起他在舞台上逗笑观众的频率。
姜昆很忙,这是圈内圈外的共识。有人说,姜昆做事就像一辆没有刹车的快车,停不下来。即便过了花甲之年,他的头脑里仍在不断蹦出各种点子。
姜昆,1950年生于北京,在父亲的指导和影响下,背《诗经》、练书法、吹笛子、演话剧,中学担任学生会文艺部长,是同龄人眼中的“文艺小能手”。
1968年,姜昆奔赴北大荒。兵团生活没有让他放弃文艺理想,他白天劳作,晚上创作、表演,“有时白天干一天活,晚上步行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演上3小时。每次从台上下来,都是一身汗,白小褂都让汗沤黄了。”为了去部队当文艺战士,姜昆赶了40公里的山路坐火车,可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征兵早已结束。他沮丧地回到北大荒,心头仿佛压着一块石头,整整3个月,没和别人说一句话。
命运总会眷顾那些努力奋斗并执着追求梦想的人。没多久,姜昆就因出众的创作表演才能,被任命为兵团二师宣传队队长、兵团文艺代表队副队长,与搭档师胜杰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曲艺调演。轰动全国曲艺界的演出效果,引起了中央广播文工团团长马季的注意。这一年秋天,姜昆正式跟马季学习相声表演和创作,成为一名专业相声演员。自此,就像一辆停不下来的快车,姜昆一直在和自己赛跑,和时间赛跑。
1978年,他创作表演的相声《如此照相》让中国人在一片浸泪的欢笑中,解脱了精神的重负。1983年,他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晚。1990年,他主持了国内第一个综艺节目《正大综艺》。1996年,电视相声方兴未艾,他带着一群相声演员巡演新中国首部相声剧《明春曲》。1998年,家用电脑刚刚普及,他开办首家相声网站“昆朋网城”。
虽然35岁就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但姜昆不愿意别人在介绍自己时加一堆头衔,“我最希望听到的就是四个字——相声演员。”
姜昆总是句句不离相声。“我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如果有,那就是写相声、琢磨相声。”
姜昆的师爷侯宝林将传统相声段子加以整理,剔除庸俗、低级的成分,赋予文化、民俗的内容,使原来在天桥撂地表演的相声步入艺术殿堂。侯宝林的学生马季,用传统艺术手法反映新时代的生活,让人们在笑声中感悟新社会的美好与希望。姜昆接过这根接力棒,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现象与国人心态一股脑地展现出来。今天,我们仍能从过去的作品中发觉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感受他和时间赛跑的精气神儿。
上世纪70年代,姜昆在《严重警告》中借用北京城的空气污染指数批评环境恶化;80年代,他的《霸王别姬》、《处长上课》讽刺部分党员干部的官僚作风;90年代,春晚相声《着急》出现了躁动不安、囤积物资的“中国大妈”形象;2003年,《精彩网络》讨论北京“交通拥堵”、“住房矛盾”等城市建设难题……
今天,年轻观众被丰富的娱乐方式包围。面对严峻的演出市场,许多相声演员采用串联笑话、堆积网络段子的方式,作品既没有连贯顺畅的情节,也不侧重人物与故事。那种“创作前深入生活,创作中精雕细琢,舞台上反复打磨”的创演模式正在远离,相声似乎要回到“奇技淫巧”阶段了。这让姜昆忧心忡忡。
与此同时,一些质疑声也出现了。有人质疑他轻视传统相声的继承,其实早在1992年他就组织编写了《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成为相声研究领域的权威资料;有人质疑他赞同取缔相声小剧场,其实他于1996年率先提出“发展小剧场相声”的理念,并扶持成立了北京首家相声小剧场……朋友们为姜昆感到委屈和不平,他却选择了沉默。“我们的社会,要多一点谅解和包容。争端和矛盾,对相声和曲艺发展没有好处。”
“过去相声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说了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所以获得满堂喝彩。现在社会环境更加多元和开放,这需要我们从艺术结构上,从题材深度和典型性入手,找出那些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带有普遍性规律的东西。一个作品要做到老少咸宜挺难的,可这不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吗?”姜昆说。
姜昆,汉族,祖籍山东烟台。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现任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曲艺家协会及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从艺30余年,创作表演了上百段相声作品,代表作有《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等。2003年被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编辑:晓婧)
· | 姜昆1560平米收藏馆曝光:办朝鲜画展 |
· | 姜昆:将更好的作品给观众 |
· | 姜昆挥毫泼墨 |
· | 姜昆:恪守中国传统文化底线 |
· | 姜昆:曲艺界的人要“学习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