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何处觅大师?——卞毓方与他的《寻找大师》

时间:2013年11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 涛

《寻找大师》 卞毓方 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大师是一道风景。寻找大师的卞毓方把自己变成了一道风景。

  譬如说访问饶宗颐先生,他老人家住在香港,九十多岁,和卞毓方隔着山,隔着海,隔着年龄的鸿沟、学问的峰峦。“想见上一面,很难的啊!”卞毓方说。

  但是既然打定主意要见,卞毓方就开始扎实地做事。首先买了饶宗颐的书读,几乎能买到的,都买了,拣看得懂的翻,看不懂的,暂时放在一旁,文如其人,读了著述,等于见到了半个人。这样一来,卞毓方就更加想一睹饶先生的风采。

  有一天,卞毓方永远不会忘记,2010年7月11日,雕塑家纪峰告诉卞毓方一个信息:8月7号,饶宗颐将去敦煌过生日。而且,他跟饶先生周围的人熟识。简直是天赐良机,无论如何不能错过。卞毓方当机立断,买了8月6号的机票,飞赴敦煌。从意外里钻出惊喜,卞毓方得知,饶先生乘的也是同一趟航班,只是在头等舱,不便见面。此时此刻,卞毓方才确信老人家到敦煌不是传说,之前他心里还并不确定,一直忐忐忑忑。第二天傍晚,在给饶先生祝寿现场,卞毓方如愿以偿见到老人家。所谓如愿以偿,包括握手、照相、讲话。人潮汹涌,众星捧月,他只来得及向老寿星说上一句:

  “我是季羡林的学生,从北京来看您。”

  饶先生握了握他的手,吐出一个词:“哦——”

  事后,在京城某高校,卞毓方向爱好文学的学生回忆起这段故事。有人问他:“您就说了一句?”“就一句。”“饶先生就答了一声‘哦——’”“就一声。”“您怎么去的?”“我说了,坐飞机啊。”“不,我是问您飞机票能报销吗?”“我是自动跑去的。饶先生没有请我,也没有谁派我,那机票我还存留着,你是想给我报销吗?”引来满堂大笑。

  就一个“哦”,这见面与不见面,又有什么区别呢?但卞毓方却说:“见之前,饶先生离我很远很远,仿佛在另一个世界;见之后,饶先生就变得近在咫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一念心驰,于抬头、转身之际,准能感受到他灼热的呼吸,看到他矜持的微笑。”

  是不是有点玄乎?但是,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对这一点却深有同感。为了写罗阳的传记,黄传会希望见一下罗阳的爱人,却被拒绝,她任何记者都不见。“我要给罗阳写传,他爱人都不见,这个事情就很别扭。”经过千方百计努力,罗阳的爱人最后见了黄传会一小时。时间不长,但对黄传会来说已经足够,罗阳在他心目中就活起来了。“有的人说不见拉倒,但是见跟不见完全不一样。我知道罗阳跟这个人生活了二十几年,别人给我讲的那些故事就活起来了。这种作家的苦心,很多人是难以理解的。”

  卞毓方的职业是记者,惯于写人。1995年正式动笔写散文,以人物为主,且都是马克思、爱因斯坦、毛泽东、陈独秀、马寅初、胡耀邦、钱锺书,以及蔡伦、文天祥、哥伦布等等大人物。这么多年写下来,在文学界已颇有影响。按说成名成家的人,往往都不会再放下身架去追星,但卞毓方偏偏放下了。

  寻找大师的过程中,卞毓方选出了一些人物,他们是饶宗颐、南怀瑾、吴冠中、周汝昌、朱季海、姚奠中、张颔、林鹏、汤一介、欧阳中石、沈鹏、吴敬琏、厉以宁、余英时、木心、王蒙、贾平凹、韩少功、莫言、张炜、陈丹青、崔如琢、于志学、刘大为、黄永玉、杨延文、李自健、刘亚明、韩美林、范曾、余秋雨、张旭光、孙晓云、卞祖善、吴为山。这些人大多学有专长,影响不小。

  既然名为“寻找”,就并非断语,书中之人是不是大师,依然有很大争议,还需留待历史验证。不过一路采访过来,当被问及最大的感慨是什么时,卞毓方却说:“堂堂中华,难觅大气象者。”背后原因,卞毓方说,成大师者,思维要求突破,要求不拘一格,这就产生了矛盾。另外还有金钱的压力。本来他以为,钱多了有利于产生大师,实际情况却是,钱把中国人压垮了,形而下的意志让形而上俯首称臣,官员垮于钱,知识分子也垮于钱。

  卞毓方说,寻找,是一种过程。找的本身,往往比结论更有意义。一切都是相对而言,在一个没有屈原的春秋战国,他会把桂冠赠给宋玉。不对大师绝望,拔脚出发,就是因为他对文化崛起仍满怀期待。


(编辑:晓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