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文谈”:南方人看相声

时间:2013年11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 侃

原标题:南方人看相声

忍住:如此相声 作者:张华

  我出生在湖南,成长在广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对基本上属于北方曲艺的相声,我偏偏喜欢看。这些年,大凡电视台有相声播出,我都要看,尽管每次看后都觉得不尽如人意,内心很不满,曾经说过不再看相声了,但是听到电视台预告有相声播出,心里痒痒的,还是早早地等在电视机前。

 中国相声走向穷途末路了么?

  毋庸讳言,相声与喜爱她的人群渐行渐远,日益式微。各种晚会上虽然还有相声演员忙碌的身影,但观众笑声显得十分勉强。相声演员可以赚取掌声和鲜花,却没有给广大观众以真正的艺术享受。随着郭全宝、马季、赵世忠、侯耀文等相声名家相继离世,有担当之士用重锤敲响警钟:中国相声走向穷途末路了!我认为这一记警钟敲得好,应该使人警醒。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相声发展的历程,看看它是如何走到今天这种境地的。相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俳优,到清咸丰年间逐渐盛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老一辈艺术家精心打造,日臻完善,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十年浩劫过去,相声迎来了她艺术的春天,《如此照相》等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相继涌现。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传媒的冲击,不同文化样式的诱惑,使得相声观众逐渐流失。很可惜,相声从业人员没有敏锐地发现潜伏的危机,被表面的热闹现象所蒙蔽,热衷于走穴赶场,理念的固化与滞后、经营的缺失、缺乏品牌特色和不断降低文化品格的自我放弃,商业机敏性逐渐消磨与丧失,促使相声艺术走入一蹶不振的地步。

  相声跌到低谷,不是说已经无可救药,我的看法是:相声可以极地返生。其理由是:

  相声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是形态十分成熟的艺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相声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适时而变,不断完善自我,使它更适应观众。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它总是以新的面貌迎候新老宾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理念。援引我们广西少数民族曲艺为例,唱曲类的曲艺显然比相声更难讨好观众,但这些年我们不断深入生活,遵循曲艺的特性,强调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张扬曲艺本质优长,终于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子,每次少数民族曲艺展演,都有耳目一新的节目奉献给观众。比较相声,我想,只要我们坐下来,克服浮躁,静静地分析社会需求和观众心态,并依据相声的特点,是不难找到突破口的。

  同时,相声有一批忠实的观众,始终热情地祈盼着,鼓励着相声从业人员。我们常说,艺术需要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这反映在相声艺术上,尤其突出。这是相声的根基。像我这样一直守望着相声园地者,在全国大有人在,这应该是推动相声向前进的原动力。

  此外,有一批相声人始终不离不弃,孜孜以求,他们是高举相声大旗前进的勇士。我知道,这些年不少从业者一直在寻求相声的突围,做过有益的尝试,但成效似乎不理想。观看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奖赛,有一批“70后”、“80后”相声新秀正在脱颖而出,他们基本功扎实,创作上很有想法,使我们看到了希望。道路的抉择必须经过深刻的思量,思则变,变则通,大胆改革与创新才是解决相声突破的最佳路径。我想,相声既然历史悠久、形式成熟,民众基础又如此雄厚,有老艺术家坚韧不拔领头开拓,年轻演员奋力追寻,相声非但不可能消亡,还会再创辉煌。

“偷懒”创作不出好脚本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我认为我国的相声演员不缺技巧,缺的是好脚本,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脚本?时下有一种很便捷的路子,经常被沿用。我不只一次看到,有的相声演员从网络上下载笑话,加点串联词,就是一个节目。这样做我认为不妥,第一,网络上的东西,许多人都看过,不新鲜,更不算原创;第二,相声要有笑话,但凑合起网络上的笑话不是相声。这种偷懒的“创作”会把真正的相声创作引入歧途。我每次看到这样的节目,心里就难过。这不是艺术,只能算是酒席上的插科打诨。任何一种艺术都要与时俱进,因袭守旧、墨守成规、投机取巧统统要摒弃,必须用全新的理念来审视我们手中的题材,不要满足于讲两个小笑话,逗人一乐,赚点出场费,而是要把相声当成一个事业来做。

  我们的相声需要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充盈着昂扬的时代激情,题材要关乎民生,紧紧地与社会热点相呼应。写作技巧上,要娴熟地运用相声手法,语言要规范,富于文学性。特别要提到的是,相声的功能之一是讽刺,现在很少看到讽刺型的相声出现。有些同志一说到讽刺就谈虎色变。我认为只要社会存在着不合理,就可以讽刺。关于歌颂和暴露(讽刺)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得很清楚了,关键要掌握好“度”。对于这点,过去许多优秀的相声作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另外,演员应该参与创作。老相声演员基本上是自己创作自己演出,非如此,相声的表现手法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当然,作家创作的文学性和演员参与的技巧性相结合,可以创作出比较完美的脚本。

 相声应该更精炼一些

  相声冗长也是如今阻碍发展、赶走观众的主要原因之一。参加第六届CCTV相声大奖赛,一般每个节目十七八分钟,一晚上只演出4个节目(含才艺考核)。我知道,相声需要铺垫,如果铺垫不够,包袱甩不响,就达不到效果。但是,现代生活节奏快,别说青年人,就是我们这些年岁较大的人,也经不起时间的“折磨”,倘若不是看比赛,只想看到结果,我可能就要换台了。又要甩响包袱,又要砍短时间,两者很矛盾,如何解决?我想办法总是比问题多。还是举例吧。我写唱曲,以前一般写100多行,唱十四五分钟,有头有尾,故事很完整,可是现在不行了,观众和电视台都要求短。短到什么程度?7-10分钟。更有甚者,央视一个火爆栏目要用我们的一个节目,要求砍到四分半钟。他们说观众需要多元享受,你一个节目占了3个节目的时间,肯定要压缩。我的办法是:1.选材特别讲究;2.交代在故事发展进程之中;3.切入点定在矛盾一触即发的前夜,横切面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4.语言十分精炼,我主张用写电报稿的精神来写唱词。通过细心琢磨,我现在写的唱曲节目基本上在30-50句之间,演出不会超过10分钟。我看相声节目,有不少段子缺少精雕细刻,无油无盐的话很多,应该删去无关的台词。

  由于喜爱,写了这一篇感想。南方人看相声,完全是凭感觉,是“门外文谈”。总的说来,无论相声如今如何低迷不振,但人们都不会抛弃相声,因为相声是文化高度凝聚的智慧结晶,是人们辛勤劳动后的快乐驿站,它是各种演出门类中最便捷最无可替代的美妙形式。我相信,经过相声艺术家和广大热爱相声艺术的观众的共同努力,相声必将能摆脱困境,一个欣欣向荣的相声未来定将出现。

(作者为原广西曲协主席)


(编辑:单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