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笔墨——评邵璞的焦墨山水

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丁 杰

邵璞焦墨山水

  现在从事中国画艺术的画家很多,邵璞算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又到日本进修文学,在文学尤其是诗歌方面很有造诣,是一位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画家。据我了解,他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书法和西画,后来潜心钻研中国画创作,尤其集中钻研张仃的焦墨艺术近20年。他在《文艺报》社担任编辑期间,直接接触到诸多国家级的大艺术家并游历全国写生创作,这对于他艺术创作的提高大有裨益。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中国画创作30余年,在焦墨领域作出了自己的探索,作品格调高、笔墨自由清新,他在文学和绘画领域的跨界给我们专业从事国画创作的人能带来许多启发。

  焦墨作为中国传统墨法“焦、浓、重、淡、轻”之首,主要作用是突出与强调,如果单独运用,没有水的变化,难度很大,不容易画出意境,“计白当黑”、“知白守黑”,对画家的创造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焦墨山水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写生,因为写生有可能突破某些陈规,带来生活的气息,也有利于体现自身的表现个性,投射出时代的风格印记。邵璞的画里也有写生的成分,但是并没有削弱他主观的部分,反而比较“意象”,比较有诗意,画面简淡恬静,笔力刚柔相济,语言凝练,看似轻描淡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山川万象。他淡化了写实成分,启用他个人对于山水精神的理解所提炼出的独有的符号元素,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画面轻灵抒情,意到笔随。他对于诗歌的修养造诣和诗性的情怀使他轻松地避开了焦墨画法易过于结实浓烈而不舒展的先天缺陷,非常可贵。

  邵璞作为一个范例,值得其他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们思考:画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人,这本来是画家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为,画家只会画画,画出的画市场认可就行了,这种浮躁心态对中国画的发展也是致命的。绘画作品,表面上看是一幅画,实际上是作者内心学养、品节、胸襟、境遇的体现。没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到哪里去“中得心源”呢?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画出来的画才耐看、耐品,才有内涵,有分量,自身的境界和艺术的境界也才能日臻完善提高。

  相关链接

  邵璞焦墨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2月11日,由《文艺报》社、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作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邵璞焦墨艺术研讨会暨《邵璞焦墨艺术》画册首发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文学界、艺术界的书画家、作家和评论家出席研讨会,对诗人、画家邵璞焦墨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与会者认为,邵璞的焦墨山水画从以小写大、以虚写实、以枯写润和以刚写柔的角度,开拓了焦墨山水画的表现力与表现样式,并由此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貌。此外,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邵璞焦墨艺术》一书在研讨会上亮相。该画册收录了邵璞的多幅焦墨艺术作品,包括焦墨山水、书法艺术以及彩墨山水,体现了画家多年来在艺术领域的孜孜探索。


(编辑:高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