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戏剧> 资讯

以色列戏剧的灵与欲

时间:2013年03月19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
0

此次在首都剧场上演的以色列经典话剧《旅人》,被误译为了《手提箱包装工》,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以色列文化的陌生。

 “世界上人均观看戏剧场次最多的国家是哪里?”答案是,以色列。一个面积跟北京市差不多大小的小国,戏剧的历史却比国家的历史还要长。

  “希伯来人希望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看到他人。这也许是因为,以色列国家非常小,世界上只有700万人讲希伯来语。”以色列最著名的剧团——卡梅尔剧院的院长诺姆·塞梅尔说:政府下大力气推广戏剧,哪怕生活在以色列最北端偏远地区的人也能看到戏剧。年轻人在军营服兵役的时候也能看到。”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深厚的戏剧文化,以色列这些年来中国演出的戏剧虽然只有区区几部,却部部都让人惊艳。

  以色列最著名的卡梅尔剧院的经典剧目《安魂曲》自2004年来华演出引起巨大轰动之后,连续被三次邀请到中国,成为中国戏剧人朝圣般观看的剧目。作为“以色列良心”的以色列最伟大的剧作家、导演哈诺奇·列文生前最后一部亲自撰写并执导的戏剧,改编自契诃夫三部短篇小说的《安魂曲》用如同童话寓言般梦幻的色彩,传递着对生命、死亡、苦难、绝望的悲悯与尊重。

  今年以色列卡梅尔剧院带来的是另一部同样出自哈诺奇·列文笔下、在以色列连演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旅人》。很可惜这部作品被搬到中国舞台上演时,误将剧名错译成了《手提箱包装工》。该剧中文翻译、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张平第一时间就发微博声明:“话剧的题目是《旅人》,不是《手提箱包装工》!!!希伯来文原文是‘收拾行李的人’,指的是出门旅行前收拾行李,而不是一个工种!!”对于所有看过这部作品的人来说,用“羁旅人生”来形容这部戏再好不过。剧中所有的人都平凡普通就如生活在我们身边,这些生命的过客们拎着各色各样的旅行箱,不断面对人生中的孤独、离别、疾病、死亡……残酷且绝望的现实,被精辟且诗意的表达着,即便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也都是黑色的,让人笑着笑着,就流出了心酸的眼泪。

  作为以色列戏剧的代表,卡梅尔剧院的演出从来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商演仅占其中一小部分。剧院所有人都有着一致的艺术理念,就是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希伯来语演出,用本土作家创作与社会价值相关的剧本。

  另外一个连续两年来华演出并一鸣惊人的以色列盖谢尔剧院,有着更为独特的身份。这座由莫斯科著名舞台剧导演叶甫根尼·阿尔耶带领一群俄罗斯演员移民以色列后于1991年创立的剧团,名字意为“一座桥”,也一直是以色列与俄罗斯的交流桥梁,被誉为“以色列戏剧的俄罗斯奇迹”。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由移民组成并长久运营的剧院,也是唯一一个同时用三种语言进行排练的剧团,演员们都能熟练地使用希伯来语、俄语这两种语言演绎台词,2011年,盖谢尔剧院受邀到北京演出的根据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者、犹太小说家艾萨克·辛格的小说改编的《敌人,一个爱情故事》,就特别能体现犹太移民文化中的流亡、漂泊,那种灵魂的孤独与情感的欲望交织出的心火,被摄影镜头快门般的舞台语言和电影蒙太奇般的剪接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今年盖谢尔剧院带来的是一部风格截然不同的现代版《唐璜》。在这出“狂热的”、“性感的”、“无所畏惧的”讽刺喜剧里,能看到他们对这部莫里哀名著以及这个经典的花花公子独特、自由、非凡的诠释与解读。作品深刻却又富有娱乐性,情欲与灵魂的冲突表现得恰到好处,演员的表演也收放自如,极为迷人。

  从这两家以色列剧院的四部作品,我们便能够初窥到以色列独特的文化并为其深深震撼,这源自于它们始终不遗余力的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并对永恒的终极问题不断思考和表达。在一篇探讨以色列制度、经济与科技的文章《以色列,创业的国度》中,我们也能找到以色列文化的根基:“以色列的成就,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一是爱人,也就是从心里面对人重视。二是文化,怀疑和争辩是犹太文明的特征,也是今天以色列的特征。”而正是这种基于对生命和人最大尊重基础上的深刻的怀疑与争辩,让这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拥有着非同寻常的胸怀与深度;也让我们这个幅员辽阔、历史沉重,却经常选择用肤浅的娱乐或教化来逃避或粉饰现实的大国,感到差距和羞愧。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