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 > 杂技 > 资讯

世界为之喝彩的艺术苦旅

时间:2013年03月22日 来源:解放网 作者:王文斌
0

谢幕时,“天鹅”吴正丹收到观众献上的鲜花。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如果没有切肤之感,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一定不会深刻。

  去年11月,记者随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杂技剧《天鹅湖》演出分队赴俄罗斯演出。该剧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下洛夫哥罗德3座不同城市演出7场,收获了超乎寻常的轰动。

  为什么?《天鹅湖》从剧情到音乐都是俄罗斯文化的传世瑰宝,就因为表现形式的变化而让艺术鉴赏水平极高的俄罗斯观众如此痴狂吗?答案源自过程。

杂技与芭蕾“嫁接”——西方名剧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

  “没想到中国人能把《天鹅湖》这样演?”这是杂技剧《天鹅湖》去年11月22日在莫斯科国家会展中心首场演出后,《莫斯科晚报》刊出的醒目标题。文中说,中国艺术家不可思议地将芭蕾与杂技两个剧种揉捏,刮起一股“中国式”的艺术风暴。

  这场风暴起于2004年——最先提出把芭蕾舞剧《天鹅湖》改编成杂技剧,是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团长宁根福的主意。当时他的想法很纯粹:“借世界名剧的品牌,用杂技的技巧跳出芭蕾舞的美丽!”实现这个想法的最大难题不在于高难度的杂技技巧,而在于如何将五大三粗的杂技演员训练成婀娜多姿的“天鹅”。当时有人开玩笑:“这可是天才开凿的艺术苦旅!”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条路都可能成为传奇。宁根福首先物色了一个在舞蹈界最具实力的总编导赵明,又将曾在德国皇家芭蕾舞团任过编导的刘军邀请门下,专门负责杂技演员到芭蕾舞演员的角色转换。强强联手,他们很快定下一个改编原则:《天鹅湖》原剧过长,坚决去掉冗长部分,实现跨界超越。

  站在当代人的审美门槛前,站在芭蕾舞剧《天鹅湖》知名品牌的肩膀上,编导组60余次挑战柴可夫斯基的经典音乐,围绕剧情大胆剪辑拼接,形成了杂技剧所需的《天鹅湖》音乐版本——绝妙的是这个版本与原音乐相比,依然撼人心魄。

  舞剧《天鹅湖》的第三幕是王子回到宫廷选美,用杂技表现很难出彩,赵明就将剧情改成王子走进鹰穴,受到各色女妖诱惑。这一神来之笔,既契合了杂技的奇幻色彩,又保持了全剧的酣畅淋漓。

  让俄罗斯观众吃惊的是,杂技剧《天鹅湖》奇迹般地将中国杂技艺术的4种表演方式、16项创新技法和《滚环》《草帽》《高跷飞人》《千手观音》等8个获国际金奖的杂技节目融入芭蕾舞之中,“嫁接”出一个“杂技中的芭蕾,芭蕾中的杂技”的全新剧目,其艺术呈现令世界耳目一新。

  最具颠覆性的莫过于第二幕“森林湖畔”中四小天鹅的形象——现任团长李亚萍别出心裁地编创出以手代脚蹦跳的“四小青蛙”的华彩舞段,代替了原四小天鹅的表演,并将杂技软功和芭蕾舞步融合得出神入化。这让俄罗斯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又不得不感叹中国艺术家的超常想象力。

“最险”与“最美”相融——东西方民族艺术在互动中升华

  在多数人的固定思维中,杂技就是杂耍,属于马戏系列,登不了大雅之堂;芭蕾是高雅艺术,天生是皇家剧院的宠儿。但中国杂技人敢于冲破围城,去融合和超越这种“天然的高雅”。

  2006年,杂技剧《天鹅湖》首次走出国门时,就选择了莫斯科市的克里姆林宫大剧院,这里是舞剧《天鹅湖》的固定演出场所。演出广告贴满大街小巷不久,便引起俄罗斯文艺界的质疑:用杂技表现芭蕾舞剧《天鹅湖》,这可能吗?随后,一批俄罗斯艺术家纷纷走进剧院,一睹究竟。结果出现了一张票卖到8000卢布的现象,而芭蕾舞剧《天鹅湖》过去的票价最高只卖到6000卢布一张。

  “最美的杂技!”“最惊险的芭蕾!”这是俄罗斯观众看完杂技剧《天鹅湖》发出的感叹。莫斯科一位多年从事芭蕾舞研究的艺术家这样撰文:“芭蕾舞艺术发展了这么多年,实质性的自我超越不多。中国杂技演员在头顶和双肩上单足舞蹈阿拉贝斯180度旋转,这将俄罗斯芭蕾的唯美风格带到了全新的境界,我们感谢中国人的创造精神!”

  为表达中国杂技艺术家对芭蕾舞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世界文化遗产俄罗斯基金会主席专门授予该剧主要演员之一的吴正丹“人民最喜爱的优秀演员——乌兰诺娃奖”。

  这个奖项的颁发,既说明俄罗斯文艺界承认了杂技与芭蕾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又显现了他们勇于吸纳东方文化的博大胸怀。

  时隔6年,当杂技剧《天鹅湖》再度走进莫斯科时,主办方把其中的4场演出专门安排在有着7000多座位的国家会展中心,其真实意图就是想让更多人欣赏“杂技样式”的芭蕾舞,并通过观众的愿望表达,促进“俄式芭蕾舞”的创新与改革。

  演出之前,影响力颇大的俄罗斯电视台,将吴正丹、魏葆华请去做了一档现场直播的脱口秀节目,互动的话题很集中:“为什么你们的《天鹅湖》比我们的受欢迎?”“芭蕾舞演员是不是也需要具备杂技演员的功力?”“在肩上和头上完成高难度芭蕾动作的演员就你们俩人吗?”当吴正丹告诉他们,在我们团,有一批演员、至少3对搭档都能像她一样在任何舞台公开演出时,主持人很吃惊,他当场呼吁:“我们的芭蕾演员是不是也应该去中国,学点杂技技艺,让芭蕾舞表演再上一个高度。”

  主持人的呼吁,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俄罗斯人也渴望借杂技剧《天鹅湖》的东风,达到东西方民族艺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境界。

  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并举——杂技剧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双赢

  连有些外国人都知道,杂技剧《天鹅湖》是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杂技队排演的剧目,多数演员都是体制内的编制,没有走市场的硬性任务。但作为最先吃螃蟹的艺术团队,他们走出了一条“人在体制内,演出走市场”的新路,为部队文工团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杂技剧《天鹅湖》走出国门6年多,已在30多个国家和城市演出了229场,它创造了我国一部单剧在国际市场上演出最多场次的纪录,也为一个艺术团队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更可喜的是,国外许多文化公司依然看好杂技剧《天鹅湖》的文化传播价值,并通过各种渠道邀请该剧出国演出。

  杂技剧《天鹅湖》之所以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除了它独到的艺术形式外,更吸引眼球的是这支艺术团队,这块他们多年用心血铸就的艺术品牌。正如曾分管过该团队的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吴社洲所言:“人是艺术的本体,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忘我追求艺术高度的人,才有了艺术团队和艺术作品的今天。”

  的确,该团队在国际上的名气很大,是因为他们曾3次捧得杂技界最高奖——金小丑奖。他们创作的艺术杂技剧《生命的阳光》,把力量美与技巧美相揉,以一个个“生命的故事”为艺术载体,让观众欣赏到的不是单纯的杂技,而是融音乐、舞蹈、舞美、旁白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演出后,同样让国外观众如醉如痴。

  在莫斯科演出期间,驻俄武官杨旭光少将观看了演出,面对观众长时间鼓掌、久久不愿离去的场景,他感慨万端:“通过你们的精彩表演,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艺术没有国界的力量,让我品味到了中国艺术家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军队团体的艺术水平和演出作风。你们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编辑:单轩)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