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在京成功举办
//www.buttkin.com     2011-09-02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马国强  原籍河南省温县,1952年1月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入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创研班进行创作。现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任伯年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马国强是中国水墨画坛具有重要影响的实力派人物画画家。上世纪80年代前后,他以工笔画、连环画和插图的创作研究为主,并有大量作品发表、参展。90年代前后,画家转向小写意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他坚持面向生活,坚持写实,坚持水墨本体语言的探索和研究,以速写入画,强调书意用线,在广泛吸纳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大师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生活气息浓厚、构图严谨饱满、造型平实自然、用线灵动飘逸、墨色淋漓透明的水墨人物画风格。

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在京成功举办

展览开幕式现场 本报记者 孟祥宁 摄

    8月21日至29日,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京办共同主办,河南省美协承办的“生活,生活——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对画展的举办表示祝贺,她对马国强说:“画展极为成功!我最深的印象是你的画展充满了对老百姓的真情,描绘了当代建设者的生动形象,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和各民族人民多姿多彩的风情,真的为你的新作、佳作高兴、祝贺,也为你付出的辛勤耕耘由衷致谢!”

    此次展览共展出马国强的代表性作品50余件,包括人民领袖、中原基层劳动者、少数民族群众、战士、僧侣、儿童等多种题材及中堂、立幅、长卷等多种幅式。既有精勾细染的早年工笔作品,又有强调书法线条造型、水墨设色增韵的意笔近作;既有宏大场面的穿插妙置,又有精谨细节的传神刻画,堪为马国强水墨人物画艺术的一次综合汇演,展现了画家坚实的造型功力、深厚的传统底蕴、俊朗的人物情态、鲜亮的时代特色。

(中国文联网记者 云菲)

春暖 148cm×84cm 1982年

在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上的致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冯 远

    尊敬的家正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马国强先生的“生活,生活——水墨人物画展”在这里隆重开幕,一个外省画家在北京举办这样的活动,能够有今天这么高的人气,可谓是领导高朋同行满座,足见马国强的个人影响力、执行力和推动力。

    在这里,我受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同志的委托,代表中国文联对马国强艺术作品展览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

    刚才河南省委宣传部李庚香副部长和晓阳院长已经讲得很全面了,我想换一个角度对马国强的艺术成果发表一些观感。

    马国强先生作为河南省文联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多年以来自觉地践行党的文艺方针,关注社会,反映生活,是一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也是河南省美术界的领军人物。近些年来,他孜孜以求,勤奋努力。特别是,他早年从美术学院毕业,但是很早就在一个地区的文艺创作室从事美术创作,创作了大量连环画、宣传画、插图等等,这就让他练就了一套过硬的造型本领。他在上世纪70年代担任了《河南画报》的美术编辑,又在80年代初作为文化部选拔的第一批全国中青年画家参加了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人物画研修班,那个时候的青年马国强意气风发,干劲十足,是作为年青一代精英翘楚被老一辈艺术家提携来参加这个创作研究活动的。那以后,马国强的艺术创作可以说是佳作迭出,好作品如泉涌,在全国各大美术展览中都有马国强的优秀作品。这还不算,马国强还积极组织策划了大量美术创作活动,为河南省美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他积极的推动作用。后来,他的履历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他先后担任《河南日报》副总编、《大河报》总编,作为新闻媒体的总编,他上要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当好党的宣传喉舌,下要反映广大劳动民众的呼声,同时又要反映90年代中原老百姓勤劳致富、创建美好家园、走小康发展道路的时代变化,这段生活为马国强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生动的现实生活的第一手素材,也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勤奋的马国强可以说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优秀水墨人物画。再后来职务又发生了变动,他担任了河南省广电局副局长,大量的行政工作一方面给了马国强更大的压力,一方面又提供了贴近生活、关注生活、反映生活的机遇,这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得遇的机会和条件,但恰恰是马国强的这一段履历,造就了他的艺术作品具有三个特点。

    其一是生活。他的焦距始终对准了河南劳动人民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生活这样的壮美图景,他所反映的生活是来自于生活底层第一线。由于他要采访、要撰稿、要审稿,一切都是在最快捷的时间中完成,这就养成了他发挥速写的看家本领来反映生活创作,这是了不得的本领。所以,马国强的作品首先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始终具有生活中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动气息,以及带给我们的一种动人的视觉感观,这是作为一位当代人物画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二个特点是来源于他的优秀的、扎实的造型基本功。这得益于他多年来从事速写、写生、创作,这个本领也是在他担任行政工作时练就的。时间短,任务重,个人的愿望、爱好又十分强烈,这使得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充分利用时间来创作,这也是他在工作之余同时不断有好作品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第三个特点,马国强关注生活、关注速写,但是他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从来没有放弃过,蒋兆和、徐悲鸿,包括浙派人物画的经典技法在他的当代人物画中运用发挥得非常出色。他从研习传统技法入手,一手伸向生活,一手研究传统,同时不断在体现线造型和水墨画技法在表现当代人物画这一重要课题中不断拓展着艺术空间。

    马国强艺术作品所具有这三个特色,是他成功的基础,也是他多年来付出辛苦劳动的成果。祝贺马国强!也感谢所有关心、支持他的朋友!

芭莎山舞 123cm×123cm 2011年

矿山阳光 124cm×122cm 2009年

在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上的讲话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杨晓阳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美术界的专家、朋友,新闻界的朋友们:

    今天是马国强先生水墨人物画展开幕的日子。在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是很多中国画家的梦想。对国强先生来说,数十年来的艺术跋涉,终于在今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浸透了心血与汗水的梦想,终于在此刻变成了金灿灿的现实。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画院,向国强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

    国强先生是一位具有深厚传统与鲜明个性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画家。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坚持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为普通劳动者写真传神,塑造了一系列形神兼备、健康晴朗的水墨艺术形象,很好地阐释了什么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他在具象写实的西式造型手法基础之上,着力强调中国书法用线与水墨设色增韵,探索将北派人物的“厚重”与浙派人物的“清逸”相融汇,逐渐形成了成熟而又鲜明的个性风格。他用笔墨赞美劳动、讴歌时代,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界的重要展览并多有获奖,在中国水墨人物画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当代中国画坛备受关注的实力派人物画画家。

    国强先生同时也是河南文学艺术界的主要领导、河南美术的“掌门人”、“中原画风”的首倡者和领跑者,他为中原美术更多更快地出人才、出精品,更好地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强先生筹划组织了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大展、油画中原等多项重量级美术活动,推出了洛阳牡丹画村等文化产业典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学术效应。他与中国国家画院有着渊源久远的关系。早在1982年,他就在当时的中国画研究院进行过为期半年的专题创作研究,并创作出了他的代表性作品《春暖》;此后,他多次参加中国国家画院组织的展览和学术活动,前不久,他被选聘为中国国家画院首批研究员。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负责人和国强先生多年的老友,对他今天取得的成就,我感到无比欣喜!

    最后,预祝展览圆满成功。谢谢!

艺术生活·生活艺术

——记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学术研讨会

    “生活,生活”,这是马国强水墨人物画展的题目,“生活”两词中间特意用一个逗号隔开,意在告诉大家:画家展示的是个人的生活,更是社会的生活;这是艺术家思想的诠释,也是人物画创作的探索。一如展览开幕当日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不仅对马国强几十年间的艺术人生做了一次系统地梳理,也令生活与艺术之关系这一老生常谈却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被提起。

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 孟祥宁 摄

    “报人国画家”的优势与使命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报人艺术家在19世纪末以后应运出现,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漫画家,另一类是理论批评家。一直关注20世纪人物画研究的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认为,新闻对人物画的发展意义重大,民国时期的《点石斋画报》对当时人物画家就现实生活取材有直接的影响,上世纪30年代赵望云等一批画家以纪实性报道使人物画在干预现实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社会效力,也使得现实主义人物画逐渐得以振兴;就个人而言,深入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人物画创作的高度和力度,新闻职业无疑让马国强在这方面有着与其他人物画家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人物画画家马国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河南日报》《大河报》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这令他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各阶层人物,虽然现在他的身份有所改变,但其敏锐的视角和悲悯的情怀依旧如故,于是很多人仍愿意称他为“报人国画家”。“比起一般的新闻人,他有手艺、有技术;比起一般的画家,他有思想、有经世致用的责任感,更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新的知识、新的现象、新的问题、新的思潮,能够比较自觉地为祖国立言、为人民立命。”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如是说。

    但不同于20世纪的报人画家,马国强不以创作报纸上刊登的新闻速写和时事漫画为工作,加之时代的变迁,他对于人物画的理解自然有着新的追求,也必然要承担人物画创作新的使命。这与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他看来,今天的报人画家要走出新闻报道性,走出世情,为人物写心,因为“一个人物画家成功与否在于,不只让欣赏画的人记住你的图示和风格,就如我们看《蒙娜丽莎》一样,而是让历史记住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坚持描写所谓的“臭汗”

    20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画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远离生活,后来之所以获得新生也是因为它开始关注现实、贴近现实。深谙人物画这一发展规律的马国强,几十年来始终走的是反映生活这条写实路。

    鲁迅在1927年写过一篇杂文叫做《文学和出汗》,谈及文学要表现永久不变的人性,举的例子是出汗,并就此设问:是描写“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香汗”好,还是描写“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臭汗”好?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镛给出了他的解答——现在人物画尤其是很多商品画,描写“香汗”的越来越多,描写“臭汗”的越来越少;然而,马国强坚持走延安路、画工农兵,描写所谓的“臭汗”,这是非常可贵的。

    事实上,农民工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正是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走向现代化这一历史大变革的时代进程。立志为改革开放历程中的普通劳动者立传的马国强,特别关注当代城市化转变中这些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因此他的作品充斥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画面中呈现的尽是我们身边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将其评价为“接地气”。以马国强的作品《建设者》为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力忠说,他一眼甚至可以看出画中人有的是刚进城打工的,有的则是来到城市时间稍长一点的。大家认为,更加值得肯定的是,马国强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新意,特别是从他2006年创作的农民工群像中,人们看到了他们从进城时的迷惘到成为城市建设主人的自信和自豪。正如美术评论家孙克所说,把普通民众给城市建设带来重大贡献的那种健康、乐观、豪迈、坚毅的神情表现在画里,这是很难得的。

天山巴扎 124cm×225cm 2011年 

    “手艺人”的“苦肉计”

    马国强艺术创作的题材来源于生活,造型来源于生活,甚至他的笔墨技法也是为了表现生活的需要而独创的。“他特别强调线的作用”,著名画家何水法说,马国强作品的亲切感就来自于他对日常生活的表现,没有轰轰烈烈的事情,而是从非常小的细节去勾勒和发掘人物的内涵。面对着《集市》《打工妹》《工地午餐》这些作品,《美术观察》主编李一认为,马国强作品最打动人的也正是他快速地抓住了普通劳动者一瞬间的线条美。

    为了最大限度地突出画面中这种纪实感和记录性,马国强选择了把握造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速写。以“手艺人”自居的马国强坦言,他的艺术生活中充斥着“你画一幅、我画十幅的苦肉计”,如今他的速写加上人物画创作大概有几万幅了。在博闻强识成为记忆的数字时代,很多人已经不画速写了,马国强却如此坚持,这让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醉颇为感动:速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感受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每一张好的速写就是一幅佳作的基础,速写很重要,尤其是人物画创作。曾经目睹过马国强画满了生活中各色人物的一堆速写本的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更是直言指出,马国强作品中没有闭门造车的概念化、图式化的东西,其坚实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与长期坚持速写、写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写实创作,不是再现生活,而是要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生活。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总结马国强作品的长处是“具有人文气息”,他塑造的不是某一个农民形象,而是深刻地刻画出了他们内心的波动。这让有感于当代很多人物画创作形式大于内容的《美术》杂志原主编夏硕琦想起了米勒的《晚钟》,“就那么两个农民站在那儿,言有尽而意无穷,概括了太多,农民的命运、虔诚的宗教氛围乃至19世纪的法国社会”,对照马国强画的那些农民工形象,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服装样式,同样给人一种强烈而深切的人文关怀,他的绘画从历史、社会的角度来分析,有国家历史转型期时历史插画的史料价值,因为画家用有感情的笔画出来的人物所体现出的那种真实,是无法被复制和替代的。

(中国文联网记者 云菲)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