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雷原:论中国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时间:2011年11月19日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

  摘要:随着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在人类享受物质利益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化产业势必成为一种历史性的选择。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传播其内涵的文化精神与理念,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引入是非机制,通过文化价值的艺术化、产品化、资本化、大众化得以推广。本文通过阐述文化产业的概念及其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的相关关系,表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途径。此外,作者通过对文化艺术品份额化的利弊分析,并针对当前市场上出现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以求我国文化产业在较长时期内得到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文化产业为何被列入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为何在当今世界已成燎原之势?文化产业之所以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原因究竟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文化产业兴盛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

  一、文化产业兴盛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产业的概念 1、工业文明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危机与人的异化。

  汤因比——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他在《历史研究》中写道:“在当前反对人类污染自然环境的潮流中,人们也许会重新肯定古代对大自然这种神圣的信仰。我们祖先凭直觉懂得,人类若侵犯大自然,是不可能不受惩罚的;现代人的经验再次证实了这个真理,即自然界不是一个可以供人类无度利用的公共设施,而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类本身与之息息相关,若是胡作非为,必然会伤害自己。”

  汤因比的断言意思是告诫人类,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虽然我们知道物质不灭定律,但这个定律是以无限长的时间范畴而言的,很多物质在某一时间段内是难以再生或者还原回来的。因此在某一具体的历史阶段,物质是可以被消灭的,是在逐渐减少的。既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逐渐消亡的,所以如果我们在对待自然方面仍然以追求开发高效率为能事,不知节制、无度地开采自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人类的毁灭是指日可待、屈指可数的。

  2、科技的高度发展、核武器竞赛、技术系统的日益严密、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斗争的白热化,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军事武器越来越先进,核武已经成为军事竞赛的主要内容,不言而喻,核武器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什么?同时,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已经给人类构建了一个非常严密的、必须依靠高度理性精神才能维持正常运行的系统化世界,而人类本身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理性状态。就系统学而言,越严密的系统越是不稳定的系统,也就是说,越严密的系统越脆弱。21世纪之初暴发的“911”事件已经给整个人类以警示,警示人类在未来解决日益严峻的国际争端、国内矛盾冲突中,依靠武力镇压、依靠军事恐吓、依靠霸权主义等一切暴力手段将成为历史,除非不惜以人类的毁灭为代价。

  3、经济与伦理的相背离,工商界的唯利是图不仅使正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而且使人类日益背离道德与伦理。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不足在于西方对人类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规律是极其特殊的,本是属于西方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却要把它作为一种普世化的规律予以推行。比如西方文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人类从游牧社会到农耕社会,最后到工商社会,工商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影响了我们后来对现代化、对工业化、对城市化道路的盲目与偏执地推崇,致使工业化与城市化不能建立在对乡村保护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以牺牲农业、牺牲乡村、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西方经济理论的不足还表现在:发展经济是为了积累无限的财富符号而不是以供给人类的基本生活资料为目的。恩格斯曾经说过,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还是吃饭为了活着?人活着为了吃饭,是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欲望,为经济而经济,为财富而财富,照此发展下去必然走向拜物主义,成为一个经济动物。今天流行的西方经济人假设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说明。

  人吃饭为了活着,意思就是说吃饭以及对经济物质的需要仅仅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在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同时,还要创造符合人的精神需要的文化艺术生活,并且在对物质财富的创造形式方面也要体现人与动物的不同,以体现人的价值与智慧。

  发生在当前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与人的异化,可以说与人们一直奉行西方经济理论为主流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经济生活已经使人类朝着一种非理性的经济动物方向迈进,而离人类本身应有的价值愈来愈远。

  4、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伴随着恐怖主义与金融危机的暴发,已不能持续领导世界走向和谐,世界需要一种以王道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与政治格局。 当今世界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人心思安、人性思朴。然而人类还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不参与其中会吃大亏;参与其中,不仅人性会被扭曲、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也不堪忍受。当此之时,人类何去何从?中国何去何从?当有一个全新的思考。人类应树立一种新的理想、设计一种新的目标,使人类安然无恙地度过21世纪。作为一个富有人类大同理想的、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当此之际更应肩负起历史赋予中国人的这一伟大使命。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胸怀天下的雄心壮志,以和而不同的、合璧中西的精神,为人类设计新的理想、新的文化框架,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天下大同的理想。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军备竞赛的白热化,商业竞争的无序化,文化与宗教之间冲突的日益严峻,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的不断升级,财富的恶性增长(财富的增长与道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及人们的幸福损失等相联系),使整个人类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同时也迫使人类对其生命的本质、人生的价值不得不重新思考。西方世界有良知、有远见的哲人已经把眼光放到了东方,翘盼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能给人类带来解救当今迫在眉睫危机的钥匙。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主流的政治传统,就是强大了必须附以仁义,这种政治传统就是王道的传统。在王道的政治思维下判断一个政府是否可以长治久安,其根本在于积其德义,否则就不会长久。当今美国的问题正在于此。在经济上搞货币侵略,把美元的强势地位建立在军事力量的强大以及推行所谓的优势文化的基础上;在政治与外交方面,对内讲民主、平等、博爱,对外却恰恰相反,并且以人权和反恐为借口,谁反对美国就打谁;在生活方面,推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即所谓的现代化生活,推崇奢侈、投机,这有违于人类崇尚勤劳、俭朴的理念。

  从上述背景当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

  1、人类必须改变传统的以大机器、化学污染为标志的,以不惜毁灭生态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2、人类也必须改变以追求物质财富为人类终极价值的理念。人类不是一个经济人,人类应该有一个更高理想的树立,否则人类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即异化,而不能得以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身心不能和谐。

  3、人类之所以走到今天危机四伏的境地,正是因为指导人类的文化价值背离了天人合一,背离了整体思维,背离了道德,不能坚守中道,处处以追求怪、力、乱、神、奇、特为能事,使一个理性人类变成了急功近利的、偏执的、逐渐倾向于机器化、工具化的人类。人类需要重新回到天人合一式的整体思维,追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以和而不同代替同而不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代替己所不欲而施于人,以王道代替霸道,以人文精神弥补科技主义的偏失,从而使人类的发展方向扭转过来,可以说人类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人类需要文化事业的发展。然而这种回归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应适应当今人类现实利益驱动的,并且是以绝大多数人的现实的心理要求为基础的。这种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道思维、无为、中庸为理念的文化事业,以满足现实社会人类心理需要的传播文化的方式,即通过文化艺术的产品化、商品化、资本化等方式就是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虽然我们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其实也不应该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义。老子有言“名可名,非常名”。对于任何事物,如果以“天人合一”为理念,我们所说的任何一个事物,即一个有明确界定的事物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因此给这样一个不完全存在的事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必要的。或者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讲,当我们给它一个确切的内涵时,它的包容性已经受限制了,总有讲不到的地方,或者讲解的角度也会顾此失彼。所以孔子讲事物时往往讲两个东西来表达对一个事物的理解,比如讲礼时,非讲仁不可,仁礼互为表里、互为本末,但又不能明确何为本,何为末,顾忌人们会顾此失彼。

  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我们既要说文化产业的手段,也要讲文化产业的精神,这种精神如果被忽略,文化产业必然会背离其初衷,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引领人类避免危机,走向可持续的未来,反而会使已经危机四伏的人类社会雪上加霜,加速人类的毁灭。以此,在我们认识文化产业时,我们应有以下原则作为文化产业的要点:

  1、文化产业的指导精神是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中庸与无为、王道、先义后取。

  2、文化产业传播的精神内涵也应是天人合一、道德为本、仁礼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尽可能的顺应大自然、无为而治,既要知道有为的价值,还要知道无为的意义,在有为与无为之间把握好一个度,在精神领域展开活动,以弥补人文精神的缺失。

  4、文化产业的传播方式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是非机制为辅助,通过文化价值的艺术化、产品化、商品化、资本化、大众化来推进。

  二、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的理论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阐述了文化产业是依靠市场机制为基础机制,是通过文化价值的艺术化、产品化、商品化、资本化、大众化为方法的,以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手段兼而用之,对人的精神、情绪在寓教于乐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个人类的文化道德水平。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依靠的机制是市场机制,即利益驱动,利益驱动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同时也具有最强的推动力与竞争力。

  汉朝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受利害而驱使,正是普遍大众化的心理现实反映。也正因此,文化产业才能成为文化事业推动的最有力的方式。

  但是如果仅有市场机制,即只受利益驱使,就会导致很多有违道德价值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传播给社会,给社会带来不健康的负面影响。如何使文化产业获得既快速又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在运行机制方面引入是非机制,即以文化价值符合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无为的价值理念为“是”,反之为“非”。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就需要处理好利害观与是非观的融合,将利害问题与是非问题恰到好处地统一,这样就符合古人讲的义利相合。否则就会义与利分离,或者只有利而不讲义甚至见利忘义,使文化产业背离文化产业的精神,或者只有义而没有利,曲高和寡,事业坚持不下去而中断。

  (二)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

  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的指导思想有了,机制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开发对象,所谓开发对象就是文化资源,发掘文化资源与使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文化商品与文化资本就属于文化创意。文化创意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文化资源的发掘与产品化、商品化、资本化使文化资源最终成为文化财富。

  文化资源有哪些呢?或者说哪些东西可以被纳入文化资源之列呢?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所说的“习”主要是指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因为对人的思想观念影响最大甚至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有承继性,但也是有变化的。因此,能够对人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具有记载说明性的物质、非物质遗产都应该在文化资源之列。诸如古建筑、古器物等,其中古建筑包含有城市建筑、宫殿建筑、衙署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书院建筑、交通建筑、水利建筑等;古器物有农具、手工工具、兵器、炊器、盛器、酒器、乐器、计量器、杂项等;还有书画、文学艺术等。当然文化资源也应包括能说明当代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具有代表性的物质与非物质。这些资源一旦被挖掘,创意成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业,比如博物馆经济,文物虽然不允许买卖,但陈列在博物馆,实际上以收取观赏门票的方式,部分地、变相地被转化成为间接商品;旅游经济,将古建筑文物资源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既可以使人们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又可以陶冶于山水之间,寓教于休闲之中;拍卖经济,在国家《文物法》不禁止的领域,对文化艺术品在收藏家、投资者中开展一系列的经纪服务等;还有演艺经济等,此外对很多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利用光盘、电影、动漫等形式展示,使人们在娱乐中得到很好的文化享受。

  (三)文化艺术品的份额化或者文化与金融结合,直接使文化艺术品资本化,从而实现文化大众化。 我们说在历史文化资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形的物质形态的文物艺术品,这类东西如果通过鉴定、评估、保险、托管等环节后进行等份化地分割,就可以变成类似文化艺术品股票一类的虚拟凭证,然后向社会公开发行,从而使一件文化艺术品或由若干件构成的艺术品资产包就被很多人共同拥有。每个投资者所拥有的份额经过登记后,开立艺术品份额户,同时在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指定的银行开立资金账户,当投资者开立的两个户头齐备后,当该艺术品或该艺术品资产包经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审核通过后,即可挂牌交易,投资者就可以很方便地从事买卖艺术品份额交易,买进艺术品份额户头存储份额数量就增加,同时资金户头的资金也就相应减少,从而使艺术品份额交易市场成为一种连续不间断类似股票买卖一样的持续交易市场。也因此实现“伦理艺术化、艺术投资化、投资生活化、生活文化化、文化大众化”,使人们在投资艺术品的活动中,了解文化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以及文化艺术品本身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学艺术价值等,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

  当前,全国已经开始营业的有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陕西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等。

  可以说在诸多文化产业当中,传播文化速度最快的、影响最广泛的、使文化资源的文化财富效用变现、放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这种通过文化艺术品发行与交易的文化艺术品份额化或者称文化艺术品资本化的方式。

  文化艺术品在传统交易模式即拍卖交易下很难形成很大的市场,原因何在?传统的拍卖交易方式或者画廊方式是单头对多头,参与其中的群体是钱比较多的人或者有一定文物艺术品鉴赏能力的人,而大批的钱少的大众群体,甚至钱多而缺乏鉴赏力的人群由于投资风险大,一般也被排除在外,当然排除在外的原因还在于传统交易方式变现能力差、交易成本高。而文化艺术品通过鉴定、评估、保险、托管,然后进行份额化发行与上市交易恰恰解决了上述的三大障碍,从而使钱少的大众、眼力差的大众也可以方便地参与到这个市场中,真正实现了文化艺术品的大众化。份额化使单头对多头变成了多头对多头,投资者不需要购买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鉴定与保险解决了鉴赏能力不高的人的困扰,一旦发现是假货,最终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即使这种赔偿是按照发行价进行赔偿,不是按照上市交易价进行赔偿,也就是有限赔偿,也已经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入市风险。连续交易增强了艺术品份额的流通性,变现能力增强了。托管在一个共同认可的地方,减少了收藏难度,也降低了买一件完整艺术品的保管风险与交易成本。

  (四)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与企业股票之比较。 在我们借助股票这种理论工具时,虽然发现股票与艺术品份额化有许多差异,但并不影响文化品的份额化发行与交易的成立与活跃。股票的标的物是企业,艺术品份额化的标的物是某件或若干件艺术品资产包。企业因受经营业绩的变化而产生变动,有经营风险,艺术品却始终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普遍认为时间越长,增值越明显,不存在经营风险。企业股票有现金流,具有盈亏变化,大多时候年度投资者还可以分到红利,而艺术品的份额却不存在有现金流,也没有可以分的红利,当然这一点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如果一件艺术品由于影响非常大,市场上有很多喜好复制品的购买者,这时持有该艺术品份额的投资者也会由于复制权产生一些利润而得到相当于红利的分配,即使这种红利是没有固定期限的,但是如果这种情况伴随这种交易模式的影响日益深广而由个别艺术品开始到很多艺术品,再到大多数艺术品具有复制价值,就必然会对份额化交易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再比如如果上市交易的标的物是一个古村落,古村落经过鉴定、评估、保险后,最后托管给了一家旅游公司,旅游公司因开发旅游业很有可能效益不错,那么也会对持有该村落的份额投资者分配红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艺术品份额化较企业股票没有现金流,不能分配红利,不是绝对的。企业股票因为有盈利而产生了许多如市盈率等判断股票优劣的指标工具,可以作为判断分析的手段,而艺术品份额因没有现金流,几乎没有可以借助的分析工具。虽然这样,但是艺术品份额价格波动还是有很多因素可以用来进行分析的。最根本的因素概括起来如下:

  1、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的供方主要是指发行市场总量与上市交易总量、正在准备发行的艺术品份额总量以及潜在收藏家,甚至国家文物部门对其馆藏品对份额化上市的热情与愿望。

  所谓供求关系的需求方是指艺术品份额化投资者的开户人数与金额,还有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与实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艺术品份额化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其实股票市场也不例外,况且某种股票对应的企业效益的好坏,最终也是取决于人们对该企业产品爱好的程度。程度高,企业产品销售量大、价格高,获得较大的利润。程度低则销售收入与利润小。而艺术品份额的价格则直接取决于供求关系,没有通过一个中介的现金流与盈亏情况,像企业一样展示供求关系,从本质上而言,企业效益的好坏间接影响了企业股票的价格,企业股票的供求关系又直接影响了企业股票的价格高低,同艺术品份额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是一回事。比如肯德基快餐的股票价格首先取决于人们对肯德基这种饮食文化的偏好,偏好程度高,肯德基利润大,利润大又进一步影响了肯德基股票的供求关系,也就是说肯德基股票价格是受两个供求关系的影响,第一个供求关系或者说偏好程度;第二个供求关系是肯德基股票的发行量与需求量,两者之间还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决定了肯德基的股票价格。这与某件艺术品份额化供求关系影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2、货币符号的发行量与信贷规模以及增长速度或者稳定程度。 如果货币符号每年都处于增发状态并且可以预测,那么艺术品份额价格也自然受到影响,比如每年通货膨胀10%,那么意味着艺术品份额价格至少有10%的增幅。如果再加上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鼓励人们的投资热情,艺术品价格与艺术品份额价格还会有出奇的上涨。

  3、宏观经济政策与文化产业政策的影响。 比如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确立以生态保护节能节耗,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并将文化产业视为支柱型产业,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对文化艺术品份额价格产生推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使很多企业调整投资方向,投资方向的调整不仅使企业资金流向发生转变,银行信贷投资也会随之发生转变。资金流向何处?自然流向新兴的、变现能力强、发行价格没有溢价的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市场中去。往往一种新兴的投资市场一般而言会以低价发行策略渗透市场,给初期入市者以增长的空间,市场一旦成熟则以很多名目溢价发售,投资者往往不会有很大的盈利空间。

  4、文化偏好。 伴随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文化的热情开始加大,对投资文化产品,尤其对文化资本化的产品投资热情更高,这不仅是一种投资需要,也是一种精神需要。这两种需要日渐增强,必然对文化艺术品份额价格产生积极影响。投资股票往往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与其股票相关的煤炭、机械、电子等方面的知识,使人们停留于对物质的探索研究当中,而投资文化艺术品份额却可以使人们经常探讨文化艺术,在探讨中自己的心灵被陶冶了,道德也渐进提高。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得以加强。

  5、投资主体力量的多元化与实力规模的增大。 所谓投资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投资者,还有企业法人,如果企业财务报表允许将投资艺术品份额化列入财务报表中,必然会对艺术品份额价格产生助涨的作用;还有艺术品份额投资基金、艺术品基金管理公司、艺术品信托、信托投资公司的介入,甚至证券公司也可以投资艺术品份额等等,这些市场主体力量的多元化,与投资规模和实力的加大,必然会对艺术品份额化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6、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市场支撑体系的完善。 所谓支撑体系主要是指鉴定机构公信力的提高,鉴定、保险与艺术品财产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托管制度的健全,都将会对艺术品份额化的价格产生正面的影响。

  7、监管机构的确立以及监管政策的导向。 目前,正在兴起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尚没有全国统一的监管机构,各地方政府对所设立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或者文化产权交易所确定监管机构尚处于临时状态,并且较为单一,要么归口文化部门监管,要么归口金融办监管。文化口熟悉文化艺术,而对金融知之不多;金融口监管对金融熟悉,却对文化艺术品知识有限,而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其实质是文化与金融的结合,需要由两者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与推动。

  监管机构级别越高,机构越长期化、越稳定化,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发行与交易就越有公信力,公信力越高,艺术品份额价格越有支撑力。

  此外,监管政策导向对艺术品份额化价格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谓政策导向一般而言是指以发展为中心,还是以防范风险为中心,还是两者兼顾,这种不同的导向必然对发行速度、发行品种、上市速度都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价格。

  8、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主要是指与股票投资者相比较,是否具有同等的税收优惠,比如股票投资者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如果艺术品份额化投资征收个人所得税,势必会影响人们对艺术品份额化投资的参与,从而间接影响其文化艺术品份额价格。

  9、产业政策尤其是对房地产政策的转变。 产业政策比如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是以什么样的经济思想相对待,房地产是一个与民生居住需求密切相关的行业,我们在中西经济思想对比中发现,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将经济活动看成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经济活动的,换句话说,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而不是为了投资。而西方经济学则以经济活动目的在于积累,也就是经济是为了投资。

  如果按照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来看待,房地产业是为满足人们对居住的需要,所建设出来的房子是一个消费品而不是一个投资品,如果是这样,国家就应该限制个人对房子的购买,比如一个人在全国范围内所拥有房产不超过一套,这种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使那些投资房地产的资金流向正在兴起的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市场,对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价格产生影响。相反,如果国家按照西方经济学思想视房地产业所建设出来的房子为投资品,那么一个煤老板或者其他的老板就可以购买100套房子,甚至1000套房子,这样必然造成房价的上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不仅不会影响房地产业资金的流出,还会使其它资金甚至信贷资金进一步流向房地产业,从而间接地影响其它产业,也包括文化产业中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价格。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的形成,恰好为疏导房地产资金作了一个准备。视房子为消费产品,艺术品份额化为投资品也合乎逻辑。因为房子是关乎民生的基本生活品,而艺术品则是奢侈品,奢侈品价格高不会影响人们的基本生活。所以我们认为在经济学方面应该中西合璧,不要一切都以西方经济思想为依据,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经济思想也不乏闪光的部分,在对待关乎民生基本生活品方面,依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将经济活动的目的看成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关乎民生基本生活资料的生活品包括房子、农具、五谷等是消费品,而非投资品;不关乎民生基本生活的诸如文化艺术品、股票等则依据西方经济思想来对待,可以投机与投资,这类投资品价格的上涨不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负作用。

  10、艺术品交易市场体系本身的健全也会对艺术品份额化价格产生影响。 在艺术品市场体系中现有画廊、拍卖,如果再加上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就形成了一个三级市场体系或二级市场体系,即画廊为一级市场,拍卖为二级或一级半市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为三级或二级市场,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艺术品市场体系,这个市场体系的健全,无疑会对艺术品份额化价格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文化艺术品应该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大的资源,而文化艺术品的份额化更是文化产业实现资本化的桥梁,是文化与金融相结合的最好途径,况且五千年文明史所积累出来的文化艺术品资源不仅丰富、质优,而且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正是我们当今世界所迫切需要的。

  三、文化产业与艺术品份额化利弊分析 (一)利之所在。 1、对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前文已经说过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事业的重要手段,而文化事业所传播的文化精神是当今危机四伏的人类所迫切需要的,即天人合一、中庸、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王道等。而在文化产业中,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又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为它解决了让更多人进入的瓶颈,即钱少的问题、缺乏鉴赏力的问题,以及变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会产生“伦理艺术化、艺术投资化、投资生活化、生活文化化、文化大众化”的结果,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人们的日常投资生活中得以传播与发扬光大。

  这些思想由近及远,由国内而国外的传播,对当今世界的文明冲突、极端科学思想带来的环境问题,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的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泛滥,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促进文化艺术品其中也包括文物的收藏、保管与研究工作,同时减轻财政压力,变包袱为财源。 文化文物与艺术品一旦可以与金融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份额化的方式进行变现或者部分地变现,所谓部分地变现即公开发行给社会的份额仅占总份额的一定比例,比如40%,60%仍由国家控制,托管仍由原单位托管,这样在一切不变的情况下,获得40%的变现不仅解决了馆藏单位获得一定资金的问题,还会因此提高知名度,增加博物馆的参观门票收入(虽然目前很多博物馆免票,但这一政策应该是暂时的),同时因为艺术品份额化投资的需要,对该文物艺术品的研究工作不仅持有60%的馆藏单位会投入资金与人力研究,社会其它单位的学者也会对此进行研究,并以某某艺术品的研究投资分析报告的形式发售给投资者,如同今天股票市场的各种投资分析报告。从而直接、间接地提高人们对文化艺术品的了解、消化与继承。

  3、增加投资渠道,平衡投资市场,关爱民生。 在符号经济时代,货币的放大已在所难免,纸币保值功能日益减弱,公众投资渠道选择极其有限,如存放银行,风险小,但银行利率往往低于通涨率;买房子,投资房产一来手续繁琐,况且房子不应用为一个投资品,房产投资多了必然会导致房价上涨,影响民生,不宜选择;投资股票,风险大且没有乐趣,所谓风险大有两点,一是原始发行价溢价太高,二是企业存有经营风险;而唯有投资艺术品份额,尤其是购买原始发行份额,没有溢价,风险相对小,最适合大众投资,并且有文化乐趣,对提升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有益处,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远离异化有积极作用。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符号经济时代,还对多余资金具有“泄洪”作用。为不使富人资金流向诸如房地产业、大豆、粮食等关乎民生品领域而挤兑民生生计,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可以疏导多余资金,在此处形成“蓄水池”,以保护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用品价格的长期稳定。

  4、调整产业结构。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必然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创造一个难以估量的绿色GDP。据初步统计至少有300万亿元的潜在价值,这不仅对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巨大的作用,也对增强国家整体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作用巨大。

  我们可以设想,一旦我们的文化艺术品内涵的天人合一理念与顺应自然、中庸和谐的思想得到世界的认同,中国人的世界学术话语权将得到肯定,世界就会在很多方面按照我们的思想设计而发展,中国人也会成为很多领域的规则设计者。比如眼前正在兴起的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就是领先世界的,一旦这一规则由近而远,由国内而国外,成为全世界认可的交易模式后,中国就可以以此为基础组建全球化的文化产业WTO,从而与西方人取得平等的对话地位。

  况且伴随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广泛深入的传播,其中的中国教育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服饰文化、中医文化、体育文化、手工业文化等自然而然地会深入人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进这些文化的再次复兴,而这些文化的再度复兴,相关这些文化的教育产业、饮食产业、中医产业、体育产业、手工产业、服饰产业就会获得巨大的附加值,从而在世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与市场地位。这些产业的复兴又会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5、不仅盘活文化资源的存量财富,还会增加税收。 仅印花税一项,按照万分之一印花税率征收,10年之后,成交量预计有百万亿元以上,国家仅印花税收入每年也会有100亿元以上的收入,并且伴随这个市场的不断繁荣与扩大,印花税潜力巨大。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这一市场的逐渐完善而带来相关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必然还会给财政税务部门带来相关的税收收入,这些收入较之印花税还要巨大。

  6、人民币为结算货币,提升人民币的世界货币地位。 人民币为结算货币,重在提升人民币的世界货币地位。文化艺术品份额化投资一旦成为全世界的投资热点,我们只要坚持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就会对人民币地位的提升产生巨大的作用,也为由美国发起的货币战争作一应对。美国货币即美元的发行自上个世纪已与黄金储备脱钩,人民币若要树立国际信誉成为世界硬通货,一要与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相联系,这种综合实力除了农业与军事外,更多的是指文化软实力,诸如以中国思想为指导的学术,以中国思想为核心的教育传承,以中国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等;二要与中国黄金储备相挂钩,在黄金储备不足时,可以用文化艺术品储备予以补充,甚至替代。这种补充与替代至少较之不与任何东西挂钩的货币发行基础要坚实得多,而这种替代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的容量。因此,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先要立足于国内,但是不局限于国内,更重要的是要将此市场扩延至全世界,成为全世界的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市场中心,从而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文化大国,也成为世界的金融大国。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同时,对盘活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加中国文化财力,构建文化金融大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关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暨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自一开始从统计、结算、评估等都要以人民币为单位、为方式,从而提升人民币的世界货币地位,以抵制美元货币经济对中国财富的侵蚀与掠夺。

  以上我们讲的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之利,中国哲学告诉我们凡事有阴有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独阴不生、独阳不存,所谓阴阳也就是利弊,所以也可以说凡事有利有弊,上面是对利之所在的分析。下面就是对弊之所在的分析。

  (二)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弊之所在。 1、弊中之利。 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与文化产业其内在机制仍然依靠利益机制在驱动人们对文化事业的追逐,并且这种利益驱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转嫁危机文化的传播,这种利益驱动、转嫁危机的文化必然会影响人们是非观念的树立、道德素养的提高,但是即使这样,仍有可取之处,可取之一是将人们对物质领域的热衷转移到了文化方面,对人远离异化会有一些好的作用。可取之二是伴随人们对文化投资热情的增加,多少会使人们在接触文化中潜移默化地通过改变人的投资、消费方式,间接改变人的精神理念,也就是说人们本着追求利益进入,出来时却使自己的精神发生了变化。况且全世界的市场经济潮流已经形成,独善其身已很难做到,只有积极应对才是上策。正如中国1840年以来遇到西洋人的枪炮,在对抗中,当敌人有枪炮时,我们也必须生产枪炮以对抗敌人的侵略,虽然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止戈为战的礼仪之邦。当今全世界已进入经济战争、金融战争,发动者不是我们,这种对抗已势所难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与文化产业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文化,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利工具。这种工具已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所以也是弊中之利。

  2、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会对传统经济伦理形成冲击。 所谓传统经济伦理就是经济活动不能违背勤劳、节俭、公平等基本的伦理价值,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增强市场的投机性,并且艺术品份额化使艺术品份额具有资本的融资功能,放大了信用,不利于社会的节俭,况且货币符号的放大,更不利于公平交换的价值理念的树立,因为放大符号与创造财富所花费的劳动是不对等的。或者说货币符号的放大是通过稀释财富而掠夺财富的。

  3、可能伤农,形成新一轮的圈地高潮、挤兑民生。 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行业的逐渐形成,会带动一批从业者,以类同其它金融行业,诸如证券、保险、银行等高薪层的高收入人群的形成,这种高薪人群较之农民收入的差距悬殊,会进一步伤害人们对农业的从业热情,使今天本来已经严峻的伤农问题更加雪上加霜。今日在农村40岁以下的会种地的人已经凤毛麟角,原因何在?受价值规律驱使,种地收入太少,都转向城市,在城市里又都积极转向金融与即将成为高收入行业的文化产业,以求获得高薪。

  更为严重的情况还在于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旗帜大肆占用耕地、林地,甚至荒地,大兴土木,进一步挤兑已经气息奄奄的农业与生态环境,这种行为从地方利益而言是发展了地方经济,甚至从农民利益而言获得了巨额的回报,但若从国家宏观角度而言,却是得不偿失,也就是说微观上经济,宏观上不经济。如果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更是短期化行为代替了长治久安,短期利益取代了可持续发展。

  4、泄洪与造洪并存。 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市场既有泄洪的作用,即将多余资金疏导到文化产业这个蓄水池里,但同时由于文化艺术品的资本化又具有放大货币符号,制造新的“洪水”的作用,使通涨经济再度发生。当然面对全世界尤其是美国的货币经济的洪水猛兽,即使我们自己不制造,它们也会用美元的“大水”冲击我们的经济,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货币符号的发行已经成为分配世界财富的工具,谁发行的符号多谁对世界财富就占有的多,这种趋势已势所难免,我们只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文化产业工具性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文化产业包括文化产业的传媒手段,以及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平台的日益先进,如有不慎,很可能成为宣传西方文化的平台。近几年一些青年画家有意无意地把人物画成畸形的妖魔鬼怪。而就是这样的“现代艺术”偏有人专事炒作,竞相购买。“798”相关人士透露,收藏这类作品的公司和机构基本上都有西方资本支撑。由此我们难免怀疑西方有人通过美术形式丑化,甚至妖魔化中国人。为此,有关专家建议说在这样的情势之下,采取政府行为禁止显然是简单弱智的。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艺术品研究机构去评判,并通过市场引导才是明智之举。

  还有在历史上已有定论的腐朽文化,也被某些地方政府或某些企业家视为文化历史资源,从而使这些腐朽的文化死灰复燃,引导青少年走向错误的方面。

  从上述利弊分析中,我们得知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确实是实现文化传播的最快速,也是最有力量的方式。也符合目前人们热衷于经济投资活动的现实选择,发展文化事业,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方向是正确的,方向的正确性不仅仅在于我们是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文化,更在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意义,是解救当今危机四伏人类的一把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讲,从目的与宗旨上而言,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无可厚非的,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同时,通过文化产业的手段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尤其是通过文化艺术品份额化的方式推进,不仅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符合国家经济利益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我身心的矛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然而就这种金融手段与市场机制的引进,无疑会因手段与机制本身所具有的欠缺道德性而产生一定的弊端与负面作用也是不得已的。与“师夷长技以制夷”具有异曲同工之叹。

  建立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有弊,当然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出利大弊小,即使这样,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兴利除弊。兴利除弊的关键在于既要谈文化产业,还要谈文化产业的精神,将文化产业纳入到文化产业的精神之下,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与传播的精神是天人合一、中庸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不仅仅是利益驱动,还要考虑是非驱动,如果能够按照以上原则推进,文化产业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就可以兴利抑弊,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针对目前文化产业以及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存在的问题的若干建议 (一)两岸共同组建“中华文化研究院”,梳理文化,构建文化产业WTO。 自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以来,文中所列的很多弊端已明显发生,以文化产业为名圈地的,过分看重文化产业的传播手段,而忽略文化产业所要传播的文化理念,过分看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文化产业的是非观,然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不清楚文化产业所要推进的文化理念与文化精神。基于此,我们建议国家应成立“中华文化研究院”,甚至可以考虑由海峡两岸共同建立“中华文化研究院”。

  纵观人类近现代历史以及人类面临的危机,历史已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人类的使命,两岸的中国人民与国共两党应该真诚地携起手来,树立远大志向,求同存异,共举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旗帜,共同组建“中华文化研究院”,整合两岸的学术资源,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和而不同、修齐治平的胸怀与理想,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与研究。使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在当今世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能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中华文化研究院”将成为两岸文化产业的灵魂,正确引导文化产业不要脱离文化精神,同时还可以促进盘活两岸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两岸人民谋文化产业之利,还会使两岸以一种超国家主义与政府主义的思维结成文化共同体,进而不断渗透周边国家,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产业WTO,以抵制世贸组织对世界秩序带来的不良影响。

  文化产业WTO的形成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会因此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当然“中华文化研究院”更现实的作用是对已经兴起与发展的文化产业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载体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予以评价,或者从一开始就在一种文化理念下盘活文化历史资源,使文化产业与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纳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之下发展。

  (二)组建“中国文化金融监督办公室”,在发展中规范已渐壮大的文化艺术品份额市场。 面对当前天津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大胆尝试,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投放的画,两个月陡增17倍,确实令人担忧。如果这种现象蔓延全国,势必出现一时混乱。

  不少有识之士在担忧天津艺术品市场会产生巨大的泡沫,更有甚者指责为“市场欺诈”。我们认为应该及时引导,但不能封杀于襁褓。现在上市公司的股票,基本上都是在现行实质资产价格基础上“溢价”数倍为开盘价。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一幅画的现行价和网上份额化交易的价格进行比较。买证券不是“买现在”,而是“买将来”。

  在艺术品市场刚刚出现过热的情势下,政府立即叫停似乎过于简单、突然,如果政府指导艺术品市场的专业研究机构去指导、矫正,情况就会大为改观了。

  天津的创新实现了艺术品市场体制的裂变,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拓展了巨大的空间。文化艺术界人心大振。它的出现和当初安徽小岗村创造“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深圳创办证券交易所一样弥足珍贵。我们应该充分尊重,精心呵护,决不能一关了之。

  总而言之,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允许公众参与、实行连续交易是三项核心规则,必须坚持。

  历史上任何一次破天荒的革新一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会失败,失败了再来,继续总结教训,任何一次开创性事业必须具有一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还要有一种忍辱负重、藏污纳垢的胸怀。正如老子所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作为一个国家的栋梁必须要有一种为天下人的大利益而含垢纳凶的精神与气度,所以孟子对历史上的圣人有“圣之任者也,圣之和也”的赞叹,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为开创伟业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冷静分析目前全国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局势,令人可喜的是虽然媒体非议者甚多,但是各省类似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已经成立的、正在准备成立的却如雨后之春笋、茁壮成长、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但是作为政府此时此刻也应对此有所作为,我们建议:

  由中宣部牵头联合相关部委如人民银行、银监会、文化部、财政部等,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文化金融管理监督办公室,作为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最高领导管理监督机构,使正在尝试的文化金融创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中国文化金融管理监督办公室现阶段主要工作:

  (一)备案与审核工作。 即对已开业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或者文化产权交易所实行备案制度。对各省正在成立的文交所实行审核批准制度,并且对其业务、规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范围为:

  1、管理办法、发行规则、交易规则、登记结算办法、会员管理办法、业务流程等。

  2、股权结构。

  3、发展经营计划。

  4、支撑服务体系包括鉴定、评估、保险、托管等方面。

  5、业务范围。

  (二)协调与服务。 1、协调文化部门、中拍协、中评协等单位组建鉴定、评估委员会。

  2、协调保监会、保险公司开展鉴定保险业务与艺术品财产保险业务。

  3、协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评协、中拍协设立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评估师、文化艺术品经纪人,开展资格认证工作。为该行业培训人才、准备人才。

  4、协调文化部相关部门建立艺术品登记与登录系统。

  5、协调相关法律部门开展艺术品产权公证业务。

  (三)调查研究与政策制定工作。 中国文化金融管理监督办公室在目前阶段主要应以支持、疏导、发展为主。依靠中央政府的力量,完善一些地方政府难以完成的工作与难点。比如鉴定的公信力问题、鉴定保险问题、艺术品登记与登录系统的建立,还有艺术品产权的公证业务,这些支撑体系的健全是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提高公信力的根本。


(编辑:孙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