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副刊> 副刊评论

时代呼唤吴金印

时间:2020年08月19日 来源:中国副刊公众号 作者:李舫
0

  一个世纪以前,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在一幅著名的画作中提出来三个重要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考验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更是考验人类灵魂的哲学提问。认真读完任林举的这本《此心此念》,我便想到了这三个问题。作者在开篇便道:“当盐从血液中析出,那些落在土里和石头上的汗水或旋在眼中的泪水便呈现出固有的本质和意义。不必再提及生活和生命中的苦涩,一种纯洁、晶莹的固体已经为我们凝结、预备了前行的力量和闪光的信念。”盐从血液中渗出,从土里和石头中渗出,结成晶莹的颗粒,在某一场机缘中,又复归血液,复归土地和石头。这是盐的宿命,也是盐的使命。

《此心此念》封面

  报告文学《此心此念》以优美的文笔、抒情的叙事,讲述了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优秀基层共产党员吴金印的故事。1966年8月15日,吴金印背着随身的行李,只身走向太行深处。1952年5月,柳青离开北京,来到陕西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在镐河畔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十四年。时间在这里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也是在1966年,作家柳青终于在山窝窝里拿出了他的作品《创业史》。时代在这里也呈现着惊人的奇迹——柳青笔下的梁生宝和任林举笔下的吴金印都在新中国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创造了奇迹。“要带领山区人民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这是吴金印的誓言。梁生宝在虾蟆滩上挺起脊梁宣布:“社会主义是穷人的事业,我们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只要志向高远,英勇无畏,小人物的事业也会创造历史。”这是梁生宝的呐喊。

  在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如火如荼的革命和建设中,身处其中的中国农民不仅经历着命运的转变,更经历着思想的巨震。不管是柳青的《创业史》还是任林举的《此心此念》,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品的叙事和它所塑造的主人公一样,质朴无华、不事经营,可那勇往直前的劲头、怀揣着理想的生气、一步一步踩出来的扎实,让人由不住被感动。《创业史》仅仅数十万字的作品,《此心此念》不足二十万字,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活在中国大地上活生生、泼辣辣的“领头人”形象。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与作家、艺术家谈心时,苦口婆心地说:"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陕西省的一个文件发下来,他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作家与人民如此心心相通,是一部优秀作品能够穿越时间留在读者心中的重要原因,也是一部优秀作品具备深厚蕴意的重要基础。

《创业史》书影

  “吴金印走在那些可叫做路,也可以不叫路的乱石滩上,忍受着酷热从脚下和头顶的双向夹击。汗水从他的帽子底沿流下来,顺着眉毛流到了眼中。大概因为汗水与泪水本是同源同质的同一种物质,他并没有感到多么不适,只是有那么一瞬间,视线受到汗水的干扰,眼前的道路变得模糊起来。于是,他用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就暂时停止了向下的流淌。当汗水再一次前行流至唇边的时候,他下意识地舔了一下,一股又苦又咸的味道,自舌尖直导心田。有生以来他第一次感觉到汗水的味道竟是那么陌生,仿佛这味道并不是来自自己的身体,而是来自这横亘800里的大山。”这段文字白描式的画面,让吴金印的形象跃然纸面。

  扎根基层半个世纪多年来,吴金印主动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将根深深扎在人民中间,与群众同甘共苦,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艰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工作10多年间,他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田,兴办了无氧铜杆厂、电工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唐庄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唐庄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

  岁月犹如白驹过隙,今天在任林举这部报告文学中重温吴金印,我们不是感觉他离我们远了,而是感觉他离我们越来越近。今天这个时代何尝不是遍地呼唤吴金印的时代?那个走在“坡陡、石多、土薄、植被稀”八百里太行的吴金印步履匆匆,分明踏着共和国农民与农村的历史歌行。在与农民一同劳作的白日,吴金印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朴实而智慧,在驴声嘶鸣的夜晚,吴金印心底无私,睡得踏实又安然。我们的时代,不论是半个世纪之前还是半个世纪之后,都需要吴金印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他披霞饮露,却光明磊落,他披星戴月,却坦坦荡荡,他披荆斩棘,却无往不胜。

吴金印在荒山绿化工地上劳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而农村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说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与全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农村的改革发展不仅落后,甚至有些地区停滞不前,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困境再次被推到前台。

  在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大背景下,当一股城市的推力而非农村的拉力迫使今天的农民工走回家乡,走进熟悉的村口,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见过城市“大世面”的“现代农民”,抑或说是“现代游民”。在城市里,他们游走在城市的边缘,却很难进入城市的核心,很难融入城市的现代文明之中;在农村,他们又没有传统农民对土地的留恋,留守在农村的老幼残妇对于他们来说,除了亲情的牵挂,并不能留住他们的脚步,平息他们的躁动。在这种意义上,今天的农村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贫困,也就是除了物质贫困之外的精神贫困、文化贫困。

  任林举的《此心此念》一书最难得的是让我们思索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时代问题——文化认同的消散、想象空间的匮乏、理想信念的丧失,这是农民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在这种意义上,中国需要更多的“吴金印”,需要更多的“梁生宝”,需要这样实干的带头人、领路人。吴金印曾经说过,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如果种子离开了土地,就不会生根、开花、结果。在今天,在这个进行着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中,如何让更多的吴金印、梁生宝一样的共产党员挺起胸膛,担起重担,是摆在我们每个人眼前的课题。?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散文家、评论家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