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文艺网首页(old)> 文艺志愿服务> 公共事业

文化惠民提升茶乡幸福指数

时间:2013年09月04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马宏

文化惠民提升茶乡幸福指数

——云南省昌宁县推进文化建设纪实

  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走进昌宁县柯街镇综合文化站,阅览室、电脑室、培训室、健身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样样齐全。“可以在文化站看书、下棋、上网,还可以看电影、学跳舞,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柯街镇柯街村村民李文升说。

  近年来,随着昌宁县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科技方面的活动和信息需求越来越多。为此,昌宁县加大投入建设文化阵地,在城区先后建成世纪广场和3个中小型休闲文化广场,各乡镇也都基本建成了文化广场,让群众休闲娱乐有了去处;在全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农家书屋1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均在3人以上,实现了“乡乡都有综合文化站、村村都有农家书屋”的目标;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124个,为各乡镇发放了6套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实现了农村数字放映设备全覆盖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一村一月一场”;2012年末,该县还在150个自然村利用基层组织建设、撤并闲置校舍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等,整合资源,建成了一批文化院,目前运行良好、成效明显。

  据统计,昌宁县近两年来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达5000多万元,构建起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近日,昌宁县2013年“送戏下乡”大篷车驶入该县漭水镇。演出当晚,歌伴舞《千年茶乡欢迎您》、说唱《十八大春风暖茶乡》、小合唱《新天新地新农村》、劲歌热舞《热情的沙漠》、小品《计生服务》等精彩的节目令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60多岁的王莲花老人高兴地说:“县文工队到漭水演了4场,我连看了3场,真是过足了瘾。”

  像这样的送戏下乡演出,仅昌宁县文工队每年就要演80多场。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昌宁县以加大财政投入为突破口,在解决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全县文艺工作者参与人才培养和新剧目创作;县文工队、文化馆工作人员也经常下乡进行采风,搜集民族民间素材,然后再编创出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近年来,该县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文学、书法、美术、舞蹈、音乐、摄影等各类文艺精品不断产生,先后创作出《云茶飘香》、《苗岭天风》、《七彩茶乡》、《以茶相邀》、《情醉茶香》、《携手昌宁》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其中大型舞蹈诗《云茶飘香》获得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暨青年演员比赛银奖。

  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人民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为让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并成为“主角”,昌宁县下大力气使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在前不久举办的以“颂歌献给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主题的歌咏比赛中,上万名群众踊跃报名参加,一位农民参赛选手感慨:“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真过瘾,让我也圆了一回登台表演的梦!”

  为了培育“草根文化”,该县加强对文化专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农村文化艺术人才的培育力度,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在市、县、乡进行培训,培养出了一支素质高、业务强、扎根农村的文艺队伍。该县还打造了“汉族花灯舞狮”“漭水洞经古乐”和“欢乐乡村大家乐”文化创建活动等活动品牌,并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等节庆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目前,该县在田园、柯街、卡斯、湾甸、漭水等13个乡镇分别组建了农民业余剧团和176支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他们农忙期在田里干活、农闲期在舞台上唱戏,有的还经常到凤庆、永德等周边地区进行演出。一大批业余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在茶乡大地,平均每年演出1000多场次,观众达50多万人次。

近年来,云南省昌宁县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日新月异的茶乡大地勾勒出一道道幸福风景。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