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回信之后,5月20日,10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长城长》在北京卫视黄金时间播出,并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矩阵平台全网播出。这部填补了北京市三大文化带影像记录和创作方面空白的纪录作品,为观众展开了一幅长城从古老走到现代的历史画卷。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长城长》研讨会在京举行,该片的主创以及评论家就创作理念、生产模式、创新手法、传播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长城长》前后历经100余位专家参与论证、策划调研、阅读资料、实地采访北京长城沿线六个区的所有长城遗址大小点位,拍摄从东北虎山,途经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内蒙古、一路西达新疆烽燧,遍及十几个省(区、市),200多个区县。《长城长》采用了全景式的空中航拍,历时四季的延时摄影,拍摄大量4K高清素材,呈现了不一样的长城风光。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李忠志认为,《长城长》立意高远、恢宏壮阔、气韵生动。弘扬长城文化,不仅回答了长城缘何而起,如何参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问题,还生动展示了长城文化在新时代彰显的生机活力。彰显长城精神,充分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激励中华儿女成为长城精神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讲好长城人家故事,《长城长》不仅记录了长城,也记录了守城人、护城人的故事,见物更见人,展现了自信自强、昂扬向上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余俊生表示,相较于过往的纪录片,《长城长》在创作规模、生产方式、创新突破等层面都积累了新的经验,体现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表示,纪录片是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传递中国价值的重要载体。北京市广电局将持续深化“北京大视听”品牌建设,为纪录片精品创作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全片共分为《长城·源》《长城·峰》《长城·筑》《长城·融》《长城·卫》《长城·护》《长城·乡》《长城·青》《长城·桥》《长城·魂》十集。《长城长》以学术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什么是长城,我们为什么需要长城”等问题,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建筑、科学、艺术、生态的学术系统基础上,采访了数十位中外知名学者,拍摄了证人证物、史料文物,从考古学、建筑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角度解读长城的故事,在借鉴相关研究领域海内外最新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依托真实历史,进行科学考证,从不同学科视野下探寻长城的秘密。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副会长董耀会表示长城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称赞《长城长》关注了生活在时间和空间里的人,既有历史人物的情景再现,也有今天长城守护人的生动呈现,通过人和故事的呈现和传播,凝练长城的精神文化,让长城文化走进观众的内心。国家广电总局阅评组副组长陈真总结《长城长》是一次集成创新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将诸多创新元素集合在了一起,既有文献片的宏阔视野和人文底蕴,也有政论片的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更有感人故事和生动细节,集合了纪录片的主要叙事形式和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对长城精神的全新表达,反映了长城精神在当下的意义。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认为《长城长》见物见景见古今,更见人见事见精神,以中国故事的讲法,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塑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形象。该片应以历史的视角、当下的视角和未来的视角,进行二次创作和持续传播,力争实现国际传播、年轻态和文旅创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评价《长城长》有新角度、新视野、新发现、新观点,实现了时、空、人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的大历史观,建议加配外语字幕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