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里的命运抗争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绝地重生》的创新表达
栏目:视线
作者:林超俊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日前上映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绝地重生》,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联合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等,从2020年3月开始历时4年时间创作推出,深刻地讲述了一段“长征路上的故事”,以其电影叙事美学及独创性的艺术价值感染着观众。

  笔者认为,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绝地重生》有几处重要的创新。首先是题材上的开拓,该片以1935年红军长征行至云南扎西,召开了“扎西会议”为历史背景,讲述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从而完成了绝地重生命运改变的故事。影片生动再现了遵义会议召开后扎西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的历史场景,对其中党内同志对革命形势和革命前途的判断的分歧也进行了深刻呈现,跟随创作者的节奏,即使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也能一步步了解这段时期党中央作战方略的转变。

  该片在英雄人物的塑造方面也颇有创新之处,可以说,在全新的电影时空中刻画了一个颇具新意的毛泽东的艺术形象。电影在塑造毛泽东的“智、勇、才”的同时,更注重写“情”,让领袖人物更富有人情味、烟火气。影片中的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位高瞻远瞩的领袖,也是一位有担当的丈夫,是一位牵挂孩子的父亲。影片以写实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在观影时,更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战况的紧急和毛泽东在关键时刻“神来之笔”般的决策。影片中塑造了这样生动的场景: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中,正确军事路线与错误路线的斗争依然激烈,会场气氛严肃凝重,意见交锋各不相让,最终不得不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作战方略。毛泽东的意见被孤立,当他无法说服主张攻打“打鼓新场”的多数人时,他也发火,甚至说出“我不干了”。随后,毛泽东坚持自己的主张,为了避免进军“打鼓新场”的错误决定,他夜不能寐,连夜找周恩来再次磋商。

  这些历史细节被影片呈现得逼真生动,观众如身临其境,体验到了那种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氛围。影片力求塑造立体的毛泽东形象,他既是果敢、豪放的,又有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作为党员他服从党组织的纪律,绝不违背中央决策,影片对他的包容、忍耐和责任心都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但面对多数人的反对与不理解时,毛泽东忍无可忍地拍了桌子,愤而离开会议室,在雨中踱步,眉头紧锁、忧心如焚。这一笔可谓浓墨重彩,写出了压抑太久后的爆发,这才是领袖性格的表达,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也把毛泽东的孤独推向极致。此外,影片中令人难忘的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爱情。贺子珍负伤,怕连累毛泽东,对他说“你们走吧,不要管我”,而毛泽东动情地说,“我就是背也要把你背上,跟上大部队!”这样,毛泽东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了,性格也更加鲜明,极大地感染了观众。

  电影很难像小说或者历史传记那样在讲故事、刻画人物时随处加入议论和分析的全知视点,从而揭示一般与个别、规律性与偶然性之间的事物联系。电影最终要靠视觉形象产生直接感染观众的力量。令人欣喜的是, 《绝地重生》注重“意象”的创造,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诗意品质。

  电影开场景色调浓重、迷雾重重,将观众引入秋冬时节长征路上危机四伏的大战场。彼时,国民党不仅发动40万大军对红军围追堵截,还在国统区报纸上刊登污蔑红军的文章。红军条件艰苦、艰险重重,如何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突围成功,成为摆在红军面前的难题。影片将镜头深入红军指挥部高层内部,着重展现党和红军于绝地之中抉择的过程。

  全片的影调非常凝重,以冷色调居多,努力营造出历史的氛围,突显当下时局的艰辛与红军的挣扎。迷雾重重,雨雪泥泞,这既是当时的自然气候,也是转战山中重重围困的军事形势的隐喻,也可以说是将士们在“绝地”中的压抑心情。此时红军每走一步,都是险中求胜。影片很好地回答了“绝地”为什么能“重生”,揭示了红军由败转胜、由弱转强的必然性。

  该片既展现战场环境,也通过日常化叙事表现红军官兵之间的细腻情感,艺术地反映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心系劳苦大众,始终胸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5年2月,中央红军经过激烈战斗,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2月28日,毛泽东同军委纵队过娄山关,到达大桥。他有感于娄山关战斗的胜利,写下了著名的词作《忆秦娥·娄山关》。影片以冷色、浓雾、群山、鲜血等视觉元素营造了山路崎岖、道路泥泞、迷雾重重的凝重氛围,与这首词上阕中隆冬时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凄冷场面形成呼应。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恰是绝地重生过程中革命精神的铿锵表达。诗词的壮烈之美融合于影片的战斗场景之中,营造了战场紧张的氛围感,形成动静结合的叙事节奏。影片对诗词意象进行艺术再现,勾勒了一幅壮阔又不失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行军图。

  将革命先烈不畏牺牲、果敢忠诚的高尚品质寄于故事中,让观众理解革命历史、赓续红色记忆,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意义。跟随影片《绝地重生》,我们仿佛也重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重见苍山如海和长空行雁,重历沧海横流与一路风雨,感受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绝地重生》在唤醒革命精神、延续红色记忆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让更多当下的年轻观众在历史与现实、现代与未来的接续中获得前行的精神动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