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宗璞老师交往二三事
栏目:心语
作者:慕津锋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最近一次见到宗璞老师,是2024年7月27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宗璞创作80年暨《宗璞文集》出版座谈会上。1944年,15岁的宗璞在云南昆明上中学时,就以笔名“简平”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昆明滇池的美丽景色。2024年7月26日,宗璞刚刚迎来了自己的96岁生日。在那天的座谈会上,作为寿星的宗璞精神状态很不错,穿着一身中式红色衣服,一头精神的白发。发言中,在谈到自己的文学生涯时,她说:“80年,路好像很长,又好像很短,一下子就到了。”紧接着,她深情回忆了父亲冯友兰对她的教诲:“我希望我们的国家向前发展。父亲跟我说过,‘和’好像一道菜,必须许多的味道合在一起;而‘同’是一样的菜在一起。希望大家铭记和领悟‘仇必和而解’的道理。”最后,宗璞还回忆起自己与巴金、韦君宜等人的交往。

  我有好几年没有见到宗璞,自她从北大燕南园搬到小汤山后,我们见面机会少了许多。听着她的讲述,真是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很多记忆都变得模糊。前几天,在整理自己十多年前的日记时,我找到一些随笔记下的与宗璞老师的交往片段,便渐渐想起自己去北大燕南园拜访她时的一些记忆。

  2006年10月20日下午,天阴,又一次来到北大燕南园宗璞的小院。走进这熟悉的、质朴的、有些清冷的院落,我的心在那一刻也变得不再像平日那般躁动。这个小院早已成为我在这座城市十分挂念的地方,因为它的主人是那样一位谦逊和善、知性而睿智的长者。她让我感受到,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还有像她那样坚守自己心中那片清静洁净的土地的人实在难得,她从不愿与这个世界去争什么,因为她从不觉得人应该从这个存在了许久的世界中攫取什么。在我心中,宗璞老师就像冬的寒梅、秋的太阳、夏的大海、春的桃花,让人感觉无比清悦,同时又如喝了一杯用山泉酿造的甘洌的米酒,十分醇香。

  宗璞是我非常尊重的女性作家,因从文学馆到北大并不远,所以那时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到她那里去看一看、听一听她的近况,聊一聊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当我走进屋中,一股书香之气迎面而来,这里自己不知来过多少次,可每一次到访,总让我的内心变得沉静,因为我又可以安安静静地在这里与宗璞老师进行一次心灵的清谈。以前读到书香世家,总很难体会其含义。但在这里,我确有真实的感受:墙上的文人书法,随处可见的书籍,角落摆放的一架老式钢琴,古朴的家具。

  屋中很冷,宗璞老师见到我这位小友到访很高兴。那天,她穿了一件很漂亮的中式外套,很具东方意蕴,再配上那优雅、恬静的气质,这真是那天阴霾天气中的一抹亮丽。因为她耳朵有些听不大清楚,交谈时,我需要一字一句很慢很大声地说话,但这丝毫无碍我们的交谈。后来宗璞老师送了我一本她的新书,她知道我喜欢读她的作品,喜欢她在作品中给读者创造出的一种精神家园。

  宗璞老师让助手帮她取来一本新出的著作,2006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宗璞精选集》。把书交给我的时候她说,自己眼睛不好,看不清字,无法题名相赠,若我有时间可读一读。该书是“世纪文学60家”书系中的一本,全书收录了她21篇小说、13篇散文。其后,她跟我说: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你应该有计划地读书。你喜欢读书,现在已经很难得了,但读书还是要有计划,读书要有深度,要有厚度,要在脑中有力度。

  对于我而言,确实要读一些有厚重感的书了。我虽整天以文学为伴,与作家为友,但自己很多时候就像陀螺一样盲目地旋转着,看不清未来,也不知现在,只是不停地原地打转。我也在读书,但读书常常是杂乱无章,乱而无序;数量有了,却不见有什么质量,对自己的提升似乎也没太大帮助,白白浪费了宝贵时光。我告诉宗璞老师,在众多书籍中,我很喜欢读史书,我觉得读史能找到快乐,但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她所说的有序地读,做一个有厚度的人。

  回去的几天,我很认真地阅读了这本《宗璞精选集》。读完之后,我在空白处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生岁月,岁月如歌,歌如其文,文如其人。清淡悠扬,轻轻的言语,安详的静谧,往事让人如此追忆。她宁静的双眼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但她依旧如初地热爱这片土地与自己的人生。她从不退却,虽然她从不强势于他人;她安静地漫步于这人世间,走一走,停一停,看一看,而后继续前行。”

  写完这段话,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读到宗璞《南渡记》时的情形。那个夜晚,一盏灯、一本书,竟让我整夜未眠。当读到最后一个字时,我不舍放下该书。因为它打动了我,让我沉醉其中,让我感受到一种幸福与安静,虽然内心的澎湃在时空中响彻。

  2007年3月中旬,29岁时,我结婚了,而宗璞老师是我第一个发自内心想在这个城市送喜糖的长者,她是一位知悉我内心、明了我所往的贤者。接到电话,宗璞老师高兴地邀请我到家中坐坐,她也要沾沾喜气。送上喜糖时,她开心地表达了真诚的祝福,告诉我:婚姻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人生旅程;对于婚姻,她有着自己的信仰与信念。在这场征途中,她与自己的丈夫携手走过了一生,他们相互扶协,相互鼓励,回望这旅程,她无怨无悔。我明白宗璞老师所说之意,我说:我知道婚姻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人生;我刚刚起步,以后的路途还很久远与漫长,也不知会遇见怎样的艰辛与波折,但我相信,只要心中也有那种信仰与态度,我的人生亦会有美满的结局。

  2009年10月下旬,我一直在读宗璞老师送我的《四季流光》和《西征记》。《四季流光》,四个人,四个性格,四个遭遇,四个结局,像一年的春夏秋冬,让人从不同的季节找回人不同的际遇;《西征记》是宗璞《野葫芦引》的第三卷。读《西征记》时,我被那清雅恬淡、充满人性光辉与民族脊梁的语言所震撼,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西征记》中的人与事让我如此牵挂,书中的年轻人为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而即将献出自己灿烂而朝气蓬勃的生命时,他们对人世间美好是那样充满着眷恋,对亲人朋友充满着思念,对祖国母亲脱离苦难充满着坚定期待,对自己的牺牲是那样的无悔无憾。读到这里,我忍不住问自己:我可以做到他们这样吗?可以这样大无畏地牺牲与奉献吗?可以不贪图人世间的浮华而那样的艰辛与清贫吗?可以一如既往地坚守着生命中的那份孤独与残酷吗?我不知道答案会是什么。但宗璞笔下的他们做到了,他们做到了一个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忠贞与热爱,他们是那样的洁白无瑕。

  每每读到宗璞的文章,我总有一种洗去心中之尘的感受。我现在也喜爱写作,总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宗璞笔下的味道,哪怕只有一些也好。我现在每天只要有时间,就有计划地努力读书。书读得多了,文章写得多了,我越来越感觉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正如冯友兰先生对女儿宗璞所说,“当一个作家,要努力读懂自然、社会、人生这三部‘无字天书’,还要用至精至诚的心劲儿把‘无字天书’酿造为‘有字人书’”。

  此时的窗外已是深秋,大地正渐渐走向冬季,熙熙攘攘的人群依旧忙忙碌碌,为了生计,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自己离开世界前的不后悔、不遗憾,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去拼搏。

  最后,恭祝宗璞老师健康长寿!希望她还能再为喜爱她的读者写出一些美丽的文章,让我们的心可以去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