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丰厚、历史悠久的粤港澳大湾区传统音乐文化,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百越先民与中原汉民族历代南迁的融合繁衍,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碰撞、积淀而成的地方音乐艺术。加上湾区内具有潮语、客语、粤语三大不同语系,在地方艺术中孕育出“三大民间器乐乐种”,即“潮州音乐”(潮乐)、“广东汉乐”(客家音乐)、“广东音乐”(粤乐),三大乐种风格鲜明,各具特色,品种多样,色彩多姿,具有精深的音乐文化内涵。
古筝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古老优秀的民族乐器,自秦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沉淀、传播,与各地风土人情、音乐文化逐渐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南北两大流派。南派古筝即以潮州筝、客家筝(广东汉乐筝)为主要代表,还包括正在逐渐形成的“粤乐筝”,它们均源自广东三大民间乐种,而且是三大乐种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不同流派的古筝艺术都是当地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其丰富的遗存对当代中华古筝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代语境下,《中国南派古筝探寻》专辑的出版发行,对湾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显得意义重大——只有根在,才能万变不离其宗。
潮州音乐先后受到唐宋燕乐、法乐的熏陶,也受宋元南戏(弋阳、昆腔等),明清的正字、潮音、西秦、汉剧等多种剧种音乐的影响。潮州弦乐是潮汕民间最古老而又最普及的音乐品种,包括弦诗乐、细乐。弦诗乐以潮汕民间丝弦、弹拨乐器演奏古诗谱而得名,潮州筝所演奏的乐曲均来自潮州音乐中的弦诗乐,其风格、曲目和演奏手法都别具一格且流传广泛,影响较大。它有五种不同的调,即“轻六调”“重六调”“轻三重六调”“活五调”和“反线”,在演奏上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正是潮州筝特有的风格特点。
自魏晋时代以来,汉民族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尤以宋亡前后,南迁规模最大。南迁的汉民族居住在粤东、闽西和赣南,当地人称他们为“客家”。客家人带来了异乡习俗,还带来了古代的中原音乐文化。“中州古调”“汉皋旧谱”就是世代相传的旧有乐谱。据此,广东汉乐已有1600多年历史,即使从宋亡前后算起也有700多年。汉乐筝(客家筝)是广东汉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奏的曲目来自广东汉乐的丝弦乐。
粤乐也称广东音乐,是孕育并广泛盛行于珠江三角洲广州方言地域的民间器乐曲,虽然也经历了古代民族音乐文化交汇的漫长孕育,但从乐种特征看却是成长于19世纪中后叶、成熟于20世纪初叶的新兴民间乐种。古筝起初在粤乐(广东音乐)中只是作为广东南音的伴奏乐器存在,无法在粤乐的合奏中充当主奏乐器,这反而使筝适合演奏抒情、柔美、哀怨乐曲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而后筝慢慢脱离南音伴奏,逐渐在粤乐中成为独奏乐器。1955年,著名粤乐演奏家刘天一先生创作了粤乐筝曲《纺织忙》,开粤乐筝独奏的先河。
《中国南派古筝探寻》专辑收录了众多南派古筝的经典曲目:如潮州筝《柳青娘》(重六调、活五调)、《寒鸦戏水》(重六调),广东汉乐筝曲《出水莲》(软线)、《落地金钱》(硬线),粤乐筝曲《平湖秋月》《秋雨滴梧桐》等,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传统音乐作品,如徐涤生创作的《塞上曲》等。南派古筝的演奏风格独具匠心,细腻而富有情感。参与录制这套专辑的演奏家老、中、青兼备,如著名筝家饶宁新、肖景波、邵敬群、胡妮莉、王蔚、陈浚辉、饶蜀行、王培瑜、陈其俊,青年筝家杨丽萍、罗惠佳、黄亮、殷敬宜、吴千等。演奏家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入的情感投入,将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演绎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幽雅柔美的旋律还是稳重含蓄的抒情,南派古筝都能够完美呈现。潮州筝派的“轻六调”、客家筝派的“硬线”,明快而富有活力,仿佛春风拂面,带来无尽的生机与希望;“重六调”“软线”则深情而浓郁,如同秋日的暖阳,温暖而感人;“活五调”则缠绵悱恻,如同古老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让人陶醉其中。《中国南派古筝探寻》专辑的出版,不仅为南派古筝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新的载体,也为专业音乐院校和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份珍贵的音乐宝藏和教学蓝本。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南派古筝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南派古筝的传承不仅关乎技艺的延续,更关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特性的保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南派古筝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沟通。
然而,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突然发现在古筝的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高难度的技巧,忽略了古筝这一乐器最能表达的思想内涵,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误差,传统流派在不断萎缩,南派古筝的传承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古筝艺术的传承中重塑南派古筝就显得意义重大,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南派古筝的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派古筝艺术、欣赏南派古筝、学习南派古筝。同时,加强对南派古筝传统曲目和演奏技法的挖掘和整理,对南派古筝进行深入调研、探寻和梳理,才能真正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传承下去。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派古筝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世界的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