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动态新闻

四川话版《茶馆》北京首演纪实

时间:2017年12月0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初 一
0

对中国经典的一次生动的四川阐释

  ——四川话版《茶馆》北京首演纪实

  四川话版《茶馆》首演剧照 李 晏 摄

  11月30日晚,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座无虚席,观众掌声不断,叫好不断,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出品并演出的四川话版《茶馆》,从视觉、听觉和艺术品质上震撼了观众的心。

  随着第三声钟响,灯光渐熄,大幕徐徐开启。与北京人艺版《茶馆》不同的是,四川话版《茶馆》以倒叙方式入手,老年的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拄着拐杖,踏着蹒跚的脚步出场,北京人艺版最经典的一幕“仨老头撒纸钱”的部分被挪到了戏的序幕,这也令人大吃一惊。而大幕一拉开,便引得台下观众发出了赞叹,似山城码头层层叠叠的阶梯式舞台摆起了龙门阵,热气腾腾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随后麻辣烫般味道十足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手巾板儿满天飞,春熙路生意兴隆的大茶馆中上演着悲欢离合,立刻让人充满期待。

  老舍的《茶馆》至今已过去60个春秋,在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之际,已经上演了700余场的北京人艺版《茶馆》,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经典”和“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今天,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特邀北京人艺的川籍导演李六乙精心雕琢的四川话版《茶馆》,终于让《茶馆》在新时代迈出新步伐,以崭新的创造为观众献上一台新《茶馆》。正如对此次四川话版《茶馆》创排非常重视并给予极大支持力度的四川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思源所说,这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动实践;这是一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献礼新时代的生动实践;这是一次回望经典、致敬经典、再铸新经典的生动实践。排演四川话版《茶馆》的过程中,我们很好地找到了四川文化与文艺经典之间的契合点,立足文艺经典和四川实际,对优秀的中国经典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四川阐释,彰显了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新创造活力。

  四川话版《茶馆》的舞台“嫁接”了川西民居的空间布局,老成都的“老字号”悉数登场,盖碗茶沏起,满台方桌竹椅间,茶客们川话“龙门阵”摆得兴起,活色生香。还有茶馆中正在采耳的茶客,小摊贩们沿街吆喝四川小吃的叫卖声,充满四川韵味的金钱板,活生生再现了四川茶馆的景象。稍微对四川茶馆有了解的观众,看了这个剧都会觉得很舒服,这也是对老舍先生《茶馆》天然的嫁接,从语言到文化特色,再到民俗展现,可谓是天衣无缝,同时不失老舍作品本身的魅力。

  有意味的还有剧中的一些特殊处理,在人声鼎沸中的忽然几个“停顿”和“消音”颇具匠心,这种戛然而止、似乎时间静止的感觉让观众立刻从喧闹中抽离出来,体会到创作者对于历史的回望和某种况味与凄凉。

  其实,四川人艺创排《茶馆》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吸引了各方关注,首演当晚不少观众、业内人士慕名而来,想要一探究竟。在北京人艺的话剧《茶馆》中扮演“常四爷”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此前还特意赴四川德阳观看了四川话版《茶馆》的联排,他充分肯定四川话版《茶馆》的艺术水准和现实意义,“它让我们眼前一新,里面很多场面处理是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演员在舞台上的风采也很棒。而且四川话四声之间的变化,它的腔腔和调调,很好听。四川人艺推动了国产经典剧目新的面貌、新的传承,四川话版《茶馆》大格局的演出,也展现了四川人艺的水平,让我们对他们的创作力量有了更多认知。”

(编辑:秦兰珺)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