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当代艺术

六一特稿:像孩子一样对待艺术

时间:2012年06月01日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

  在当代艺术的场域内寻找意义并不是一件难事,当代艺术在当下中国的意义之一即是被谈论、被解读、被代言,艺术作品背后的艺术家越来越有范儿,伴随着作品的展出,一场以艺术为名的炼金之旅便随之展开,“Idon‘tknow”,套用美剧《广告狂人》里的一句口头禅,中国当代艺术将为我们指引一条怎样的道路,谁也不知道。

  若干年前曾有媒体将“做有态度的新闻”的slogan印上报头,显然今天来看,这句话已经过时了,态度不再是稀缺品,售卖态度的报纸也将不再抢手,人们急缺的是活生生的生活,一种从无到有将日子过下去的能力。

  从同一角度来看,如今的当代艺术似乎正在失去存在的意义,在它试图用画布和装置传达某种意义时,这意义却并不能带给人们以足够的启示,就像某种情绪化的任性而为,在外人看来是如此可笑,或者避而不及。

  我时常会思考,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画家创造力的消退,还是艺术媒介已不再适合画家表达想法,艺术家的创造力在向画布投射的某个节点上卡壳儿了。

  《富春山居图》至今仍然感染着观者,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古人灵魂的某个投射物感染了我们,古人作画时的情景应该比今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张古画更令人神往。

  唯有在面对画画的孩子时,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种灵魂的注入,在孩子们身心合一的专注之下,色彩和线条似乎都成了附属物,不敢说每位小画家未来都能成长为艺术大师,但至少在他们专心涂抹的那一刻,他们的灵魂和感受与大师是相通的。

  毕加索在晚年追求“像孩子一样作画”的境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本真意义上的大师之路。“艺术为人民”对于一位孩童,或者一位历经过人世沧桑的老者而言,似乎是一句无所谓的话,艺术本身已饱满而生机勃勃。

  今年2月28日,毕加索中国大展在成都举行,人们热烈追捧毕加索那些一如LOGO一样的知名油画,却忽略了他晚年时在速写本上随意涂抹的小画,在速写本上,毕加索终于完成了自己“像孩子一样作画”的愿望,虽然并没有太多人读懂它们,可对于老毕加索来说,载誉而归又有何意义呢?

  2012年6月1日下午4点,《无主题变奏--国际儿童绘画展》将在北京798艺术区圣之空间开幕,届时100多幅国际儿童画作品将与观众见面,如果你也像忽略毕加索的晚年习作一样忽略它们,那么显然是一个错误。

  观念和意义与其说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不如说是艺术家创作走神后的一种托词,孩子们专注于画布上涂抹时是没有观念和所谓意义的,儿童画与儿童画之间也没有高下之分,就如同生命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一样,孩子们一幅自由自在的涂鸦之作带给我们的启发甚于当代艺术F4们的天价油画,它的本真性超越观念。

  抛开某些艺术培训机构脑子里的儿童画,任何一位孩子脑中的线条和色块都会令习惯了品尝当代艺术的我们目瞪口呆,对于一位即将进入校园的孩子来说,这段涂抹灵魂色彩的时光都是极其短暂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观看、呵护和赞美。

  以上就是在这个充满了意义与态度的世界上,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意义”,以及我们这些大人们对于这些天使们所抱有的“态度”吧。(文:柯勇)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