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资讯

中国当代艺术的困境与出路——从798艺术区谈起

时间:2012年03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陶勤
0

  近日参观了798艺术区,深感在这世人知晓的“798”中,中国艺术更应该建立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注意国家形象的正面塑造。

  《纽约时报》将798艺术区与纽约当代艺术家聚集区SOHO并论。“登长城、吃烤鸭、逛798”已成为外国游客来到北京的首选日程安排。从电子工业摇篮到先锋时尚的制造基地,798艺术区的成功之处在于挖掘了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文化产业多样化的积极尝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西方资金的大量入场带来的文化取向问题。

  798艺术机构中有外国资本背景的占到60%以上,资本必然影响价值观。今天,我们在798艺术区的外资画廊中看到的作品,大多会留下“束缚”、“暴力”、“空心”、“伤痛”、“压抑”、“施虐”等印象,在西方走红的艺术家仍希望自己的现成品苍蝇拍能像杜尚的小便池一样一鸣惊人,由此不难引发我们的延伸思考。

  西方所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是一部关于“伤害”主题的图像,即现代中国的历史和政治造成的伤痕记忆,以及近年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产生的心灵痛苦。体现为对中国政治的妖魔化,对民众“愚昧”、“落后”的夸张扭曲。这些在西方流行的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被解读为由政治符号所构成的“病态的中国”。此时的一些国际大展仿佛就是策划人对艺术家的命题考试,西方策展人、艺术商人在现代和金钱的文化、财富双标牌包装下,以一种世界艺术权威的形象成为想尽快“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美术家的指路人。西方的眼光等同于当代艺术的标准,那些明显地具备意识形态针对性的作品迅速走红,其反美学的“审丑”,给予世界有关中国的形象是负面的。与其说西方人的这种兴趣是源于对艺术本身的关注,还不如说是源于对中国政治走向的关注。有外国势力暗中操纵或直接鼓励的中国当代艺术多热衷于解读落后、奴性、愚昧、粗鲁、怪异等消极人格因素,将此认定为中国人的“国民性”,造成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严重损害。

  粤语说“798,去就发”,798艺术区已被世人所关注,说起中国当代美术,外国游客大多会去798艺术区,而不太知晓中国美术馆。对于社会公共空间的美学塑造,应该站在民族文化建设的高度来对待“空间占据”,主流艺术也应该有意识地进入798这块不能忽视的阵地。如今,798艺术区面临两个课题:内容上加强监管,形式上扩大业态。有必要警惕国际资本介入中国艺术背后的权力关系,防止市场经济语境下生存的当代艺术演化为全球化商业链条上的一环。与文化产业园区的硬件相比,作为软件的作品更应该引起关注。高税收不能以负影响为代价,要重视作品中的精神导向。

  美国用三个“M”控制文化艺术——Museum(博物馆)、Media(媒体)、Market(市场),这三个“M”令许多美国认可的艺术价值在全球得以推广。重要博物馆的学术导向、国际传媒的话语强权、艺术市场的资金魔力可以包装或妖魔化一个形象。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当代艺术领域是被“他者”所建构的。如今,在操作层面上,我们不妨学学美国,运用这三个“M”,努力向世界推出具有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当代艺术,避免用一种标签化、符号化的西方公式来框定中国当代艺术,改变被“他者化”的被动局面。

  中国要从美术大国成为美术强国,应该具有两个功能,对内凝聚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对外树立国家文化形象。艺术作品与国家形象塑造是时代的命题,对“中国形象”的主动造型,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家的历史责任。对于世人关注的798艺术区,我们期待中国当代艺术在这里从命题考试转变到主动造型。

(编辑:王解生)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