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 舞蹈> 热点推荐

《醒·狮》:以“狮”之形舞“醒”之魂

时间:2019年04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0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 广州歌舞剧院 刘海栋 摄

  "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

  中华当崛起,日月共乾坤"

  4月19日夜,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已谢幕,震天鼓声似乎余音回荡,场灯亮起,台下观众仍不舍离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高涨的气息,一如观众手中的场刊上这醒目的两行字,“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中华当崛起,日月共乾坤”——那是每个中国人内心都有的、在这一刻被激活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一部舞剧能获得这样的演出效果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曾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并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这部作品的目标是不断提升,打造精品。此次受邀参加第四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演出是该剧第三轮修改提高3.0版本的首次公演,借此契机,中国舞协日前主办大型民族舞剧《醒·狮》研讨会暨论证会,邀请专家问诊把脉,期待该剧不断打磨,再上台阶。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

  作为中华传统狮舞中的一脉,醒狮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2006年,广东醒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气节和民族精神的醒狮不仅代代相传还远播四海,人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已经成为中华儿女自强自信的文化象征。《醒·狮》便取材于广东醒狮。1841年5月,在广州城北诸炮台被攻陷后,南粤儿女在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亮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刚强,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首次自发反抗外国殖民侵略的斗争,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醒·狮》以三元里村穷小子阿醒和富家子弟龙少备战与角逐三元里村狮王大赛为主线,讲述当侵略者的炮火摧毁家园,民族大难当前,醒、龙二人冰释前嫌,击鼓出狮携手抗争,与三元里众乡亲誓死抵御外敌的故事。这样的剧情也成就了作品颇为独特的“双男主”阵容。

  “醒狮本身强烈的男性阳刚之气,给舞蹈界带来一股新风、一股清风,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人非常振奋,而这种特质也给我们带来鲜明的美学上的鼓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江东认为,该剧把醒狮这种在所有人记忆中都有积淀的形象赋予一种新意,将艺术表达嵌入一个历史事件中,非常妙也非常有效。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强调:“这个剧非常强大的正能量气质是我们必须弘扬的,它能够把家国情怀和民族性这两个重要因素很好地融合,这样的角度和出发点对这类题材选择和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很多外国的朋友非常关心我们都做了什么、说些什么,能给他们一些什么,政治、文化和舞蹈方面他们都很关注。所以我们就得说清楚,且做得非常好,才能让他们认可这是中国经验。”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吕艺生肯定该剧借狮舞这一国际传播的重要文化载体来隐喻中国崛起,期待当下中国独有的舞剧创作获得普遍提升。

《醒·狮》的舞段拿到别的舞剧中是用不了的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部舞剧能够把非遗做得那么好。作品把传统的、原生的民间舞进行艺术化再创作,有很多舞段能看出脱胎于传统舞蹈但又有很多现代编舞技法的运用,传统文化和身体文化高度结合,这个剧做出了很有益的尝试,特别值得肯定。”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茅慧说。

  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的确是历时五年倾力打造的该作品突出的特色。该剧将南狮、南拳、蔡李佛拳、大头佛、英歌舞、岭南曲风、广东狮鼓、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元素,把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巧妙融合,南拳马步和广东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技巧与舞蹈语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大开大合、刚柔相济中彰显强烈的岭南人文气息。据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胡训军介绍,该剧几乎所有的舞蹈设计都有文化“出处”,舞剧中大量出现长凳舞蹈元素,来自于醒狮和南拳练功所用狮凳;茶馆一段扣指舞则来自广东茶桌上的扣指礼仪;一段长棍变短棍的舞蹈则源自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非遗舞蹈英歌舞;而剧中女主角头戴大头佛、手持葵扇化作“引狮人”的造型,也正是南狮中的特有传统。

  在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舞蹈艺术中心网络信息处干部梁戈逻看来,舞剧的舞蹈语汇是很麻烦也很难的事,因为讲故事和抒情要创造一套语言,但当下因制作时间以及各方面原因,很难有人专门为一个角色或一个剧去研究语汇。因此导致现在的舞剧绝大部分是千剧一面、千人一面,如果把服装造型换了,很多舞剧的舞段可以通用。“《醒·狮》占了广东狮舞的先天优势,这也再次证明了当下倡导的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和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至少《醒·狮》的舞段拿到别的舞剧中是用不了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标志,由此也让人更希望未来其他舞剧真的能在语汇上多下工夫。”

传统文化能否由“器”到“道”走得更远?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这种与醒狮天然相契的寓意,似乎早就为了《醒·狮》的创作埋下了完美的主题。然而正如主创人员在作品名称中将醒与狮之间用圆点隔开,来强化“醒”,事实上,以“狮”为形,彰显“醒”之神,不仅是舞剧《醒·狮》追求的主旨,也是专家给予该剧最大的且并不满足的文化期待。

  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舞蹈艺术中心副主任张萍表示,该剧攫取了一个来自民间和草根首次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斗争的故事,剧情与结尾一直表现抗争与反抗,但似乎缺少了另外一个在中国近代构建国家形象的过程中觉醒者的维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走了前无古人没有西方经验的独特道路,这个过程不是单一抗争。因此该剧如果能在立意上进一步升华,更加彰显民族觉醒的主题,比如设置一个召唤型的结尾,多重隐喻的形式选择,或许可以开启更深刻的文化反思,立意也会更深远丰厚,也更吻合醒狮的文化内涵。因为醒狮是一个符号,一个族群的集体记忆、集体意识。由此,在传统文化拥有良好生态的当下,让醒狮文化传承能从“器”向更高的“道”的层次迈进,传播其更高的文化价值。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指出,该剧点燃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期待在此基础上能挖掘更深走得更远。三元里抗英是清代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民间的、人民的反抗,如何更好地融合狮王争霸和三元里抗英这两条线,从而更加突出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觉醒力量,值得进一步深思和探索。同时他希望该剧能突破中国狮舞张扬的一面,将其狮舞既勇猛善战亦温润憨萌的丰满形象和丰富的文化魅力更充分地展示和传播给世界。

  “从1949年到今年,中国的舞剧创作达到1200部,全世界第一,从2009年至2012年,3年有500部舞剧,是不是很疯狂?可疯狂了这么久我们在干吗?我们的创作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尤其是在新时代的当下。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为什么要强调做现实题材创作、做中华优秀传统题材挖掘,而不能总是做《天鹅湖》《睡美人》的原因所在。”罗斌希望该作品再接再厉,实现对醒狮文化更深沉更深邃的挖掘,为这样的题材和作品开拓一个勇攀高峰的路径。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