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是个什么图?
2011年5月,美国政府的大数据库Data.gov宣布开始云平台的改造,其未来的应用模式是服务,数据、软件、服务器都保存在一个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上,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开发、部署、运行自己的应用程序。这种云计算模式意味着数字化的全新航向——把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变成了一个可以更加方便活动的网络服务。
这个重大变化的关键点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数据关联将通过“云”得以实现和应用。
数据关联又有什么用呢?
用众所周知的热播电视剧《纸牌屋》来说明一下吧。美国在线影片租赁服务商Netflix,不惜花重金购买这个20多年前的老片版权并重新翻拍。这种自信来自哪里?开拍前, Netflix已根据其积累的2700万名美国订阅用户、 3300万名全球订阅用户的基本信息、观影喜好和社交网络行为,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使用服务终端、每天和每周的观剧时间以及用户评分、观看记录、用户好友推荐、观众按下暂停或快进等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关联和深度分析,尝试找出用户喜欢的视频形式、内容风格和演员、编剧、导演等,最终制作出广受欢迎的《纸牌屋》 。这背后隐藏的最大秘密,就是利用技术引擎,进行数据关联后,分析推论预判所产生的应用价值。
走过必留痕迹,痕迹预测走向
有行动就能产生数据,有数据就能产生价值。任何文艺活动都能生产文艺数据,而这些文艺数据都能形成可供研究利用的文艺数据库或文艺数据集。数据驱动应用,今日呈指数级增长的大数据,实际多为非结构化数据,此类数据产生于各种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通过多终端出现。但是要怎么做才可以按照我们的意图和目的去利用这些数据,用来指导未来的行为?这就是资源“云”化后的信息智能化应用正在解决的问题。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在有意或无形中也制造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空间地理位置和行为状态等,诸如艺术家的足迹、行程、各种生活点滴文字图片记录,尤其是其创作的相关数据——创作时间、地点,创作时的气候、情绪和心理等创作时的种种特征,总之,“走过必留痕迹” 。当这些数据增长到一定级别,通过挖掘分析其各种关联关系,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得到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 “痕迹预测走向” 。
怎么做到5分钟看2600年变迁
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的艺术史学家Maximil ? ian Schich和他的团队,制作了一个通过人才行为分析文化流动性的视频,提供了5分钟看人类文化2600年变迁的可能。该研究依据Google知识库Freebase,应用了超过12万名著名人物的迁徙模式,找出他们出生和死亡的时间、地点,绘制了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2012年人类文化的发展变迁。每个人的出生点在地图上以蓝点标注,死亡地点以红点标注。进一步研究谷歌Google Ngram Viewer等各种来源的15万数据,能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和人口迁移之间的联系。通过人的活动痕迹与节点的关联生成动态地图,直观地反映了一些公认的历史事实。例如,罗马曾作为全球文化中心,后来在1789年左右被巴黎取代,但最终洛杉矶和纽约成为文化最为繁盛的轴心聚集地。
智能云图将改写资源应用规则
与信息绘图学和信息可视化相关的数据可视化,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一种新方法挖掘和呈现大数据背后的意义,提供知觉体验和洞察交流,增强人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其中蕴藏着无限可能性。即使内容相似,根据目的不同,数据信息的价值也截然不同,这就需要深入的分类研究和挖掘分析,才能获取更多的应用价值和商业机会。信息资源应用进程经历了商业、网络和科学应用演化等不同发展方向,虽然应用目标和应用领域各不相同,但都离不开深度的数据挖掘与分析。
类似上面文化人才信息资源的数据分析类型,其实还包括结构化数据、文本、 Web数据、多媒体数据、网络数据和移动数据等多样分析(an - alytics) 。Blackett研究小组根据数据分析的深度分为3个层次:描述性(descriptive)分析、预测性(predictive)分析和规则性(prescriptive)分析。文艺人才信息数据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流式处理和批处理。流式处理方式用于在线应用,其应用有Web挖掘、传感器网络、流量监控等,批处理方式中数据先被存储再被分析,其应用为多领域广泛采用。总体来说,数据挖掘与分析必然将改写数字化文艺人才资源的应用规则。
当记录、测量和分析的习惯蔓延开来,所产生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在文艺市场繁荣、科技进步和文艺数字化趋势下,分析应用帮助人们观察和了解世界,以一种新的态度提炼真知灼见,提升对社会、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的预测能力。
全球领先的人才资源平台什么样?
创建于2002年的领英(Linked In) ,其全球会员人数超过3亿,月均活跃用户数达9000万,每个《财富》世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是在线职场人才交流领域最重要的专业关系沟通平台。随着公开档案功能的上线,领英于2006年夯实了根基,开始打造职业档案数据库。当年公司实现了盈利,并引入了“推荐信” 、“你可能认识的会员”等核心功能。领英已和微信合作,拥有多元化商业经营模式,主要收入来自征才解决方案和营销解决方案的提供,以及付费账户。其三大用户产品,即职业身份、知识洞察和商业机会,体现了3种核心价值。
领英于2014年初正式入华,并展开本土化运营,推广方式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数据显示,领英在中国的用户数已于今年5月突破500万,且多为高质量用户。11月12日,领英宣布将携手中国高校合作拓展人才库,这项计划命名为“中国常春藤联盟计划” 。这种合作计划在美国比较成熟,领英已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顶尖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种高端人才资源平台应用模式,能提供专业性指导与服务,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文艺家需要自己的智能文化云图
人才是信息时代有待整合利用的才智资源,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这种宝贵的资源,并发挥新型应用价值,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人才库(Talent pool)更是目前各行各业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先发要素。文联组织的特点也是以人为本,是联络、协调、服务文艺工作者的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正是文联最具优势的资源。长期以来,文联并不匮乏优秀人才,缺少的是优质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以及良好的人才资源经营和平台应用模式。
未来文艺人才信息资源应用的战略研发方向包括了和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社会化计算的深度融合,多终端、多屏联动将进一步提高个人用户的参与性,同时产生的文艺数据又回馈到文艺人才库中,政府机关、企业机构、社会团体乃至用户个人等均可通过文艺资源平台对人才信息进行提炼和分析。信息资源平台应用将强势介入文艺生态,把所有零散的碎片化信息整合起来,将线索汇聚成历史和文化的宏观版图,还原出完整而清晰的趋势,这是一种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卓越创造。
让我们从“细胞”开始
在物理空间修建实体艺术馆或档案馆,建造和运维成本不菲,且传播范围和传承时限都很有限。传统档案记录样式非常单一,对艺术家信息只进行简单展示,新型数字艺术馆能实现多种量化分析应用和全方位数字资产管理。依靠权威、专业力量来全面保护、存储和传播自己的艺术资料,是当代艺术家的普遍需求。2012年,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文艺资源中心组建后,开始利用多种方式,发动各方力量,包括与艺术家本人积极互动,用新型工作平台应用服务的组织模式,以人为中心点和骨架,建立中国文艺庞大的立体资源库和数字文艺史。其中的人才信息库即是一个包含艺术家基本信息、影响力信息、艺术志、作品库、足迹、脉络等多种内容,文献、图片、音视频多种数据介质在内的文艺人才信息资源数字化采集、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力图实现文艺人才信息资源存储的数字化、服务的智能化、资源共享的极大化。建设方式为开放的多渠道采集,其中既有集腋成裘、愚公移山式的日积月累,也有集中力量对艺术大家、名家艺术资料进行批量抢救。按照这样的设计建设的艺术家数字艺术馆,一个一个成为了中华文艺人才信息数据库的“细胞” ,将最终组成中华文艺人才信息资源的“云图” 。
智慧文艺追求的中国梦
单就艺术人才数据的多样性应用而言,是一块被竞相开发的价值沃土,其中标准的制定与合理使用更是牵涉到各方面博弈,目前只显现出冰山一角。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文艺资源中心建设的艺术家数字艺术馆,不仅是艺术家全方位的艺术资料库,也是分享、研究、传播艺术家艺术成果的权威平台。从现实意义来说,其将使艺术家创造的艺术成果长期保持可用状态,可以随时被安全、有效和真实地利用,为艺术家的艺术创造需求、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便利支持,并且可以不断积累,打破时空阻隔,实现更加广泛领域内的传递共享。
更为关键的是,艺术家既是数字艺术馆的主体,也是平台用户和人才关系网络的一员。通过用户的发布动态、浏览痕迹、搜索数据、引用指数,了解喜爱、偏好、热点、趋势,向用户精准推荐或推送信息,进而黏住用户,或者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详细分析,开发并提供智能化的应用产品和定制服务。通过文艺应用研究获得市场先机,同时保持艺术的本质,不偏离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健康的平台应用,实现价值导向与效益的双赢,这本身,就是智慧文艺追求的中国梦。
Maximilian Schich及其团队的研究通过名人信息数据看世界文化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