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的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网络展演组与其他网络文艺组经过层层遴选,优秀作品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聚焦当前热点网络文艺现象与作品。网络文艺的类型多元,内容丰富,受众数量巨大,与高新科技结合紧密,热点层出不穷,本年度的优秀评论关注到了短视频、虚拟偶像、网络游戏、 ChatGPT、生成式AI,以及传统文艺与网络新媒介的融合等。2024年,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火爆全球,并带动了地方文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呈现于电子游戏之中,实现“两创”,中国电子游戏如何进行海外传播,传播效果如何?本年度的多篇长评关注到了这一话题。《从“素材提供”到“思想阐释”——中国文化在电子游戏中的呈现与迁变》一文,对全球电子游戏中对中国文化的呈现史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做了历时性考察,文章视野宏阔、案例丰富、论述精当、观点富有说服力。我们看到,中国文化在电子游戏中的呈现史,也是一部中国当代发展史,日益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地位。《符号、知识与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游戏中的创新转化》一文,结合对大量游戏作品的分析,提出了数字游戏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重境界”(符号-知识-观念)和“三个维度”(人物-环境-行动)。这一“三境-三维”的矩阵式分析框架颇具新意,对于数字游戏研究与创作实践皆有参考价值。《中国网络游戏海外传播的路径、效果与困境》基于丰富的数据与跨文化视野,对中国网络游戏的海外传播问题做了宏观而有深度的分析,文章指出,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网络游戏不仅要“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更要注重传递“当代中国”甚至“未来中国”的风貌与价值。
鲜明的问题意识与理论的穿透力。面对新媒介时代的新文艺形式,传统的文艺理论面临失效之虞,需要因时应变,革故鼎新。《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圈层化”与“破圈”之道》一文认为,数字时代的文艺批评形成了“人人都是批评家”的“狂欢式”批评场景,文艺批评出现“圈层化”,各圈层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造成了批评的危机。对此,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破圈”之道,那就是倡导一种直面文本与社会真实、尊重历史与当下感知、融合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的“新感受力批评”。《论朋友圈照片:生活的广告化与广告的生活化》一文选取当下习见的日常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调用诸如居伊·德波、福柯、布迪厄、凡勃伦以及快照文化、视觉文化等理论资源,对其做了文化批判,读来趣味盎然。文中指出,朋友圈照片成为一种“景观设计”,可能导致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并对发布者的人格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提醒。
细腻的文本解读与敏锐的批评意识。文章无论长短,最重要的是言之有物,持之有理,能给人教益。短评文章,更要观点鲜明,言约旨丰,富有可读性。本年度入选的优秀短评,有多篇是对具体作品的解读,如《〈锦鲤〉何以“美翻了”?——春晚舞蹈作品〈锦鲤〉的身体视觉构造》《雅趣、雄心与旷达:改编昆剧〈浣纱记〉刍议》。这两篇文章读后让人感受到是出自“内行”之手,它们聚焦于文本本身,前者对作品的身体审美与创作特色做了解读,后者从剧情设定、节奏把控与舞台呈现三个方面予以分析,指明了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文章写得实实在在,又高屋建瓴。《ChatGPT:狼真的来了吗?》《重申“网络只是载体”:坚持网络文艺评论的人学立场》《网络文艺要走在法治轨道上》《生成式AI:“无死”的“作者”》《从“心文艺”到“芯文艺”——算法情感、幽灵形象与“芯”规则的隐忧》等文章,题目即开宗明义,亮明观点,文字大多平实简练,坚守批评立场和人学本位,体现出评论文章应有的批评色彩。
作者系《文艺研究》杂志社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第四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