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你们爱我,我更爱你们!
——追忆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
栏目:忆故
作者:田园  来源:中国艺术报

表演艺术家谢芳(漫画) 罗琪

  2024年12月19日凌晨,著名表演艺术家、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谢芳安详辞世,享年89岁。这天冬日清晨的寒风,迎着朝霞带着我的思绪,吹皱了一汪清波……

  2013年9月,我在武汉第一次见到谢芳张目夫妇,印象很深:谢芳老师头发花白,眼睛很大很漂亮,声音如银铃般清脆,聊天的时候偶尔会轻轻咳嗽几声;张目老师戴着眼镜,身材伟岸,风度翩翩,一开口就能让人感受到十足的中气和亲和力……谢芳挽着张目的胳膊,张目就着谢芳的步伐,两位老人形影不离的身影从此留在了我的心里,我也从此开始聆听、见证和记录这对艺坛伉俪的一些点滴故事。

  也是在2013年,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武汉举办,谢芳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的顾问,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所以我们邀请她出席电影节。因为她是武汉人,所以我们还邀请她在颁奖晚会上担任嘉宾,讲述自己与武汉、与中国电影的不解之缘。2013年9月28日,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红毯仪式和颁奖典礼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身着宝蓝色旗袍的谢芳踏上了家乡的红毯,见到家乡的观众,忍不住用乡音打招呼:“你家们还好唦?”大家齐声回应:“好!”被热情感染的谢芳还主动走进红毯观众区,与家乡的影迷握手打招呼,转身时,眉眼弯弯带着浓浓的笑意。

  对于谢芳来说,江城武汉意义特殊。谢芳1935年11月1日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她在这里感受自然美景和风土人情,成长为一个热爱文艺、感性又知性、真实而可爱的人;她在这里接受了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和学校的良好教育,在机缘巧合下走上了共产主义文艺事业之路;也是在这里参加了工作,遇到天赐良缘,大胆公开表白,得以相濡以沫共度一生……

  谢芳的父亲谢受灵是基督教神学院的教授,他不仅品学兼优、精通英语、善翻译写作,而且为人正直、思想开放。新中国成立前,全家住在香港时,谢芳便常听见他和同事们谈起共产党为老百姓做的事情,还总教她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后来谢父毅然辞掉了香港神学院副院长的职务,带着全家回到了武汉。谢芳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没人送她上学,于是谢父把课本买回家,由谢母自己教,就这样,谢芳学到了很多启蒙知识,也学会了弹琴、识读五线谱,还看了很多名著。

  谢芳常说自己到中南文工团工作是一次机缘巧合,当时,中南文工团因宿舍尚未修好,其音乐部正好暂时驻在刚从香港回到武汉的谢芳家楼下。她每天路过音乐部,经常看到大家排练,耳濡目染影响下,很快也能哼唱几句歌曲,这引起了中南文工团领导的注意。后来,谢芳顺利通过了中南文工团的考试,并在1951年的7月1日这天正式参加工作,这是她凭借自己良好的条件与艺术素养得来的,这如果是机缘巧合,那这种巧合也是最好的安排了。

  谢芳有个原名,也有个曾用名,这段故事镌刻了时代的印记。她出生的时候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父亲以收复国土之意,给女儿起名谢怀复。1951年,她考进中南文工团工作,集体宿舍建成后,分配宿舍时四人一间,女士在楼上,男士在楼下。“谢怀复”兴高采烈地来到楼上,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原来是分房间的工作人员以为“谢怀复”是男同志就分到了楼下。同时,也因为这个名字读起来稍有拗口,中南文工团的领导便建议改名,并提了三个建议名,谢芳抓阄抓到了一个“方”字。相比“谢怀复”,“谢方”响亮多了,所以很快便叫开来。1959年,她出演电影《青春之歌》,当时的工作人员在拟写职员表字幕时,可能是笔误,也可能是因为考虑到女性的原因,把谢芳的名字由“谢方”写成了“谢芳”,自此,“谢芳”一名便随着电影铭刻在了光影中,也定格在谢芳的人生中。从原名谢怀复,到曾用名谢方,再到第一次演电影时变成了谢芳,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段时代故事,烙印着时代痕迹。

  在中南文工团的生活是谢芳难忘的青春岁月,艰苦朴素而又朝气蓬勃,除了日常的学习、排练、演出之外,谢芳还随团前往湖南永州道县参加“土改”运动,汲取了丰富的生活营养。中南文工团还在除夕夜给当地老乡组织了一场隆重的文艺晚会,其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便是歌剧《白毛女》,老乡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舞台周围挤满了观众。

谢芳 田园 摄

  1953年,谢芳从音乐部调到了歌剧团,而歌剧对表演者唱功、表演、舞蹈、形体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谢芳凭着天赋,充满热爱,勤学苦练,最终在剧团出演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三姐》《红旗战歌》等多部大型歌剧。谢芳积累了近十年的宝贵舞台表演经验,也为后来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做了很好的铺垫。其中有一部剧意义很特别,这便是歌剧《小二黑结婚》,因为在这部剧中,谢芳第一次饰演女主角,而扮演男主角小二黑的演员便是张目。

  张目是中南文工团的歌剧演员,所以经常会一起排练演出,按照谢芳的话说,张目当时“比我大五岁,也比我出名多了”。参加“土改”回来后,在几百人的全体职工总结会议上,团里准备表扬谢芳,在轮到她讲话的时候,谢芳主动向张目发起了“攻击”:“我啊,我有一个不好,说不许谈恋爱,我也没谈恋爱,只是在思想上转了个弯,就是不应该喜欢张目,见不到他,老想念他。”大伙听这话都懵了,想着这谢芳在想什么呢。经过这次表白,两人就开始交往了,而且他们是彼此的初恋。后来两人在谢芳22岁的时候结了婚,婚礼也很简单,张目穿着笔挺的西装、白衬衣、打了领带,明眸皓齿的谢芳扎着两条大辫子,穿着碎花旗袍,两人肩膀贴着肩膀,笑容挂在嘴角和眉梢,站在宿舍楼道合了张影,“咔嚓!”——新婚的喜悦被定格。如果谢芳和张目的相遇也是机缘,那这种跨过这么多年依然恩爱如初的爱情,也是最好的安排了。

  命运的齿轮继续转动到1959年初,中南文工团组织慰问演出工作前夕,谢芳透过宿舍门纱看到一辆小汽车开进单位,一个人下车后直奔办公大楼。很快便传来消息说,北京电影制片厂要根据著名作家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拍摄同名电影,副导演刘春霖邀请谢芳试镜女一号林道静,这是谢芳从没想过的。

  原来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曾经担任过中南文化局局长兼中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的崔嵬,而中南人民艺术剧院则是中南文工团于1953年更名后的名称,所以作为中南文工团的老领导,崔嵬是了解谢芳的,于是推荐她去试镜。谢芳到了北京站,下了火车就见到了导演崔嵬和陈怀皑,但是在二人的表情中,似乎流露出了不太满意的神情,谢芳推测也许因为他们没想到自己当时气色也不太好,而且是如此瘦小。到了北影厂,试镜还是正常进行,最终看到银幕上出现了那个五官端正、肤色柔润、眼睛乌黑闪亮、流露着独特气质的少女形象时,对于这个鲜活的“林道静”,大家开始认可了。

  试镜通过之后,谢芳来到新街口的北影摄影棚内开始试戏,但是直到影片开拍,这个角色始终没有确定。因为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影片之一,在请经验丰富的资深演员还是起用新人演员的问题上,剧组一直没有定论。最终,靠崔嵬独具慧眼、敢于担当,果断确定由没有任何电影表演经验的谢芳出演《青春之歌》的主角林道静。谢芳每次接到工作任务时,丝毫没有畏怯情绪,但这一次接到这个表演角色后,她也不是非常胸有成竹,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准备。于是,谢芳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已经重新阅读小说、熟悉分镜头剧本了。

  拍摄完成后,谢芳没有想其他的,只觉得离开单位太久了,急于回到文工团的工作岗位上。而电影上映后的热烈反响,她是在很久之后才知道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电影《青春之歌》上映,很多观众通宵达旦排长队买票,有的影院甚至24小时放映这部电影。谢芳在剧院的老搭档刘平看完这部电影后,在院子里用湖北话大声嚷嚷道:“看到谢芳了,嗬,好漂亮的特写镜头啊!”过了些时候,又听说影片在日本上映时引起轰动……当时,对于这一切谢芳并不关心,内心觉得这只不过是一次临时任务,她仍希望多演几部歌剧。所以,回到武汉后,谢芳又先后参加了歌剧《刘三姐》《太阳初升》和《白毛女》的排练和演出。

  谢芳凭借《青春之歌》,成为22位“新中国人民演员”之一,这一荣誉后来被人们称为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当时既没有对每个演员正式通知,也没有什么奖杯奖状,但一夜之间,各地影院都挂出了赵丹、白杨、秦怡、田华、王晓棠、祝希娟、谢芳等22位演员的大幅照片。直到很久之后,谢芳才知道自己获得了这个殊荣。

电影《青春之歌》剧照

  从1959年到1964年,谢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摄影机前度过的,1962年,谢芳主演了谢铁骊导演的电影《早春二月》;1964年,又主演了谢晋导演的电影《舞台姐妹》。在这两部电影中,谢芳努力抛开“林道静”的影响,用才华充分展示自己作为实力派演员的水平,也留下了自己的“青春三部曲”。如果说《青春之歌》拍得热情豪放,如同崔嵬的性格一样,那么《早春二月》的含蓄、典雅,则恰似谢铁骊之为人。《舞台姐妹》上映的这一年,走上事业巅峰的谢芳才刚刚30岁,艺术生涯中精力与经验正处于最佳状态,家喻户晓的她也成为我国第一代知识女性的银幕代言人,成为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之一。后来她又出演了被称为“中年三部曲”的《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晚年时,谢芳还打算演“老年三部曲”,虽然有《九九艳阳天》《老人的故事》《一切如你》,但没有被冠以此称呼。除了这些,谢芳一直没有停止工作,出演了近百部影视和舞台作品。

  在新世纪到来前,谢芳完成了一首为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长沙》所写的、修改了近35年的音乐曲谱,写了一部小说《不沉的湖》,还和张目一起出版了一份音乐CD,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时光也终于慢了下来,张目会开着三轮代步车载着谢芳遛弯儿。先小心翼翼地把老伴扶上车,关好车门,再来到驾驶座,最后突突突地发动三轮车,已经成了张目不自觉的习惯了。2005年,恰逢中国电影百年,谢芳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2009年,在青岛拍戏的时候,谢芳摔倒腿部骨折,打了钢板,从此之后走路就很慢,上下台阶都很不便。对此,谢芳笑着说怪自己,乐观地说幸亏摔得不严重,现在还能继续走路。张目什么都没说,从此便成了谢芳的贴身拐杖。2015年,张目在写给谢芳的信中满怀深情地写道:“我们都是八秩后的老人了,虽然说夕阳无限好,但只是近黄昏了,要多多保重身体,快快乐乐地生活这每一天,我们会相伴永远,永远。”

  虽然年逾八十,谢芳张目仍相伴、仍发着光,积极参加电影公益活动,参与电影节,为青年电影人助力,走进边防哨所,走入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自己歌剧演员的素养,把经典的形象和美丽的歌声当作他们“青春之歌”的动人音符,感染人民、鼓舞大家。2015年2月,他们把歌声送到了武警西双版纳边防支队勐海训练基地,慰问工作在缉毒一线的武警官兵;2016年6月,在《我的祖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电影音乐会上,唱响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2016年9月,谢芳获得“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获奖感言非常精简,只有饱含深情、嘹亮动听的九个字:“你们爱我,我更爱你们”,这就是谢芳心底所蓄积的真实、真诚和真情,这就是谢芳的“青春之歌”。

  谢芳一辈子“为绚烂舞台而生,为真实存在而活”,用一辈子把对家庭、对事业、对观众和对国家的爱,真真实实、踏踏实实地写进了角色、写进了作品、写进了人生。

  2016年10月,在北京的小莫餐厅,我请谢芳老师倚着柱子,她的银发被穿过穹顶的一缕光照亮,眼睛里装满了明亮的远方,我按下了快门,这一年谢芳81岁。后来,很多人看到这张照片都说很美,再后来,这张照片成了谢芳老师的遗像,呜呼哀哉,早知道我会拍得再多一些,再美一些。

  我曾经还在谢芳老师家中,请她拿起奖杯拍过一张难忘的照片:年过八旬的谢芳手执“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奖杯,身后是她1962年拍摄电影《早春二月》的剧照,剧照里的谢芳27岁。拍摄照片时,张目老师坐在客厅削了一个梨,因为见我手持相机,张目老师把梨削成块,用叉子直接喂给了我,两位艺术家如此平易近人,恍如家人,令我感怀至深。2021年12月,我正在金鸡奖红毯集结区工作,突然听到熟悉的声音,转身一看是熟悉的张目老师,他瘦了很多,而且第一次见他坐着轮椅。接着,张目老师喊身旁轮椅上的老伴给我打招呼,我这才看到谢芳老师也比先前瘦小了更多,轮椅都显得有些空旷,我内心动容,向二老使劲挥了挥手,没想到这次竟成诀别。最近,再次看到二老的照片,又让我想起他们嘹亮、悦耳的声音,仿佛看到谢芳闪亮、灵动、会说话的大眼睛,仿佛看到林道静、陶岚、竺春花那些经典形象,仿佛看到二老携手再次登上北京展览馆剧场的舞台,唱响二重唱《心中的玫瑰》《九九艳阳天》……

  张目老师曾跟我说谢芳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说她就是一个老小孩儿——“萌萌哒”,两人吃完晚饭偶尔会打扑克牌消遣,谢芳老输,输了之后会撒娇要求重新来。后来,谈到张目,谢芳说:“我只讲一句话,那就是我爱他,我希望他健康、长寿,希望我能和他永永远远地生活在一起!”2022年12月25日,也是个寒冷的冬日的清晨,突然获悉张目老师在医院病逝,当时我和很多人一样,在悲痛之余,也非常担心这个消息怎么告诉谢芳老师,这时的谢芳已87岁高龄,这一年是两人结婚65周年。后来,谢芳的家人亲友和电影界同仁们一起善意地瞒了很久很久。但终究是瞒不住的,在2024年12月19日凌晨,谢芳和张目在天堂相见了、重聚了,这一年是两人结婚67周年,这一次两人永远不再分开了,永远!天堂里,两人携手再次唱响谢芳曾于1979年主演的电影《泪痕》中的经典插曲《心中的玫瑰》,婉转悠扬的歌声永远回荡:

  在我心灵的深处,

  开着一朵玫瑰。

  我用生命的泉水,

  把她灌溉栽培。

  啊!玫瑰,

  我心中的玫瑰,

  但愿你天长地久,

  永远永远把我伴随。

  作者系青年摄影家、半岛公司官方网站入口查询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处副处长、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理事